如何自我判断甲流
甲流自我判断需结合典型症状与流行病学史,主要包括高热、全身酸痛、干咳等流感样表现,近期接触过流感患者或处于流行季节需高度警惕。
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后通常以突发高热为主要特征,体温可达39-40摄氏度,伴随明显寒战。头痛和全身肌肉关节酸痛症状突出,常见于背部、四肢,疲劳感显著影响日常活动。呼吸道症状以干咳为主,可能伴有咽痛、鼻塞等上呼吸道表现,但流涕相对少见。部分患者会出现消化道症状如恶心、腹泻,儿童更易发生。若在流感流行期或接触过流感患者后出现上述症状群,尤其发热持续超过3天或症状急剧加重,应考虑甲流可能。
需注意普通感冒通常表现为低热或中热,以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为主,全身症状较轻。而甲流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呼吸道症状相对次要。但免疫力低下者、老年人可能不典型发热,仅表现为乏力、食欲下降等。孕妇、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出现疑似症状时,即使表现不典型也应尽早就医。
怀疑甲流时应立即佩戴口罩避免传播,单独居住并保持房间通风,使用含氯消毒剂清洁高频接触物品表面。多饮温水补充因高热丢失的水分,选择易消化的粥、面条等半流质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C含量高的柑橘类水果。卧床休息避免劳累,监测体温变化,若发热超过3天不缓解或出现呼吸困难、意识模糊等严重表现,须立即前往发热门诊就诊。确诊患者需遵医嘱使用奥司他韦等抗病毒药物,完成全程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