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黄疸是什么意思
核黄疸是指新生儿血液中胆红素水平过高,导致胆红素沉积在脑组织,可能引发神经系统损伤的一种疾病。核黄疸主要由胆红素代谢异常、母婴血型不合、早产、感染、遗传代谢缺陷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光疗、换血治疗、药物治疗、营养支持、密切监测等方式干预。
1、胆红素代谢异常
新生儿肝脏功能发育不完善,可能导致胆红素代谢障碍。这种情况通常表现为皮肤黄染、嗜睡等症状。建议家长保持新生儿充足喂养,促进胆红素排泄,必要时遵医嘱使用人血白蛋白注射液或苯巴比妥片辅助治疗。
2、母婴血型不合
ABO或Rh血型不合可能引发溶血性黄疸,导致胆红素水平快速升高。患儿可能出现贫血、肝脾肿大等症状。需通过血清学检查确诊,严重时需进行换血治疗,可配合使用免疫球蛋白注射液阻断溶血进程。
3、早产
早产儿肝脏发育更不成熟,胆红素结合能力较差。这类患儿黄疸出现较早且进展快,可能伴有喂养困难。除常规光疗外,需加强营养支持,必要时使用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保护肝细胞功能。
4、感染
新生儿败血症等感染可破坏红细胞并抑制肝脏功能。患儿除黄疸外常伴发热、反应差等症状。需进行血培养等检查,确诊后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等抗生素控制感染,同时进行胆红素监测。
5、遗传代谢缺陷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等遗传病可能导致红细胞易破坏。这类患儿黄疸程度较重,可能伴有酱油色尿。需进行基因检测,急性期需换血治疗,长期需避免接触蚕豆等诱发物质。
预防核黄疸需从孕期开始定期产检,新生儿出生后密切观察皮肤黄染情况。提倡尽早开奶促进排便,保持室内光线充足便于观察。发现黄疸进展迅速或伴有精神反应异常时,家长须立即就医。出院后遵医嘱复查胆红素水平,避免使用可能加重黄疸的药物。母乳喂养母亲应暂停进食可能诱发溶血的食物,保证婴儿摄入足够奶量。
相关推荐
03:23
02:40
02:50
02:18
03:21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新生儿黄疸严重吗
- 2 新生儿黄疸应该怎么处理
- 3 新生儿黄疸正常范围
- 4 什么是新生儿黄疸
- 5 新生儿黄疸是怎么引起的?
- 6 如何处理新生儿黄疸
- 7 如何避免新生儿黄疸
- 8 新生儿黄疸的正常范围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