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非特异性间质肺炎
非特异性间质肺炎是一种慢性间质性肺疾病,主要表现为肺泡壁和肺间质的炎症及纤维化,属于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一种亚型。非特异性间质肺炎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自身免疫异常、环境暴露、遗传易感性等因素有关,临床常见症状包括进行性呼吸困难、干咳、乏力等,需通过高分辨率CT、肺功能检查及病理活检确诊。
非特异性间质肺炎的病理特征为肺泡壁均匀增厚和炎症细胞浸润,与普通型间质性肺炎的异质性病变不同。患者肺功能检查通常显示限制性通气障碍和弥散功能降低。高分辨率CT可见双肺基底部分布为主的磨玻璃影或网格状改变,偶伴牵拉性支气管扩张。该病对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较好,但部分患者可能进展为肺纤维化。
非特异性间质肺炎需与特发性肺纤维化、过敏性肺炎、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病等鉴别。其预后相对较好,5年生存率超过80%,但晚期患者可能出现呼吸衰竭或肺动脉高压。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病理结果,排除其他已知原因的间质性肺疾病。部分患者可能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需完善抗核抗体等免疫学检查。
非特异性间质肺炎患者应避免吸烟及接触粉尘等刺激物,定期监测肺功能变化。急性加重期需及时就医,稳定期可遵医嘱进行肺康复训练。饮食需保证充足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摄入,维持适宜体重。若出现指端发绀、活动后氧饱和度下降等情况,可能需长期家庭氧疗。建议每3-6个月复查胸部CT评估病情进展。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