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心肺复苏越早越好
心肺复苏越早开始,患者存活概率越高。心脏骤停后4分钟内是抢救的黄金时间,每延迟1分钟施救,生存率下降10%。心肺复苏主要通过人工循环和呼吸支持维持大脑和心脏的氧供,延缓器官不可逆损伤。

心脏骤停后血液循环中断,大脑在4-6分钟内开始出现不可逆损伤。早期心肺复苏能通过胸外按压产生30%以上的正常心输出量,维持基础血流灌注。同时人工呼吸可提供氧气交换,避免脑缺氧性损伤。动物实验显示,5分钟内开始心肺复苏的动物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延迟组。临床数据也证实,1分钟内接受心肺复苏的患者出院存活率超过50%,而延迟到10分钟后的存活率不足5%。
延迟复苏会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心肌细胞在缺血15分钟后开始大面积死亡,此时即使恢复自主循环也可能出现心源性休克。肾脏缺血30分钟以上将引发急性肾小管坏死,肝脏缺血1小时可导致转氨酶急剧升高。延迟复苏还可能导致再灌注损伤,大量氧自由基释放加重细胞损伤。部分患者虽然恢复心跳,但因脑缺氧时间过长遗留永久性植物状态。
心肺复苏过程中应持续进行至专业急救人员到达,避免中断超过10秒。施救时需确保按压深度5-6厘米,频率100-120次/分钟,保证胸廓充分回弹。未经培训者可仅做胸外按压,但最好配合使用自动体外除颤仪。心脏骤停患者复苏后仍需住院监测,防治缺氧性脑病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建议公众学习标准心肺复苏技术,公共场所配备AED设备,共同提升急救效率。
相关推荐
01:40
02:01
02:14
02:16
02: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