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伤寒是由伤寒沙门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伤寒可能由饮用受污染的水源、食用被污染的食物、接触带菌者或隐性感染者、卫生条件差、免疫力低下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持续高热、玫瑰疹、相对缓脉、肝脾肿大、腹痛腹泻等症状。
1、水源污染
饮用被伤寒沙门菌污染的水是主要传播途径之一。细菌可通过粪便污染地下水或地表水,未经煮沸或消毒直接饮用后感染。改善饮用水消毒措施,如煮沸或使用含氯消毒剂,可有效预防。治疗需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左氧氟沙星片、盐酸环丙沙星胶囊等抗菌药物。
2、食物污染
生食被带菌者粪便污染的蔬菜水果、贝类海产品等易引发感染。细菌在食物中可存活较长时间,冷藏无法完全杀灭。建议彻底加热食物,避免生冷饮食。若出现腹泻伴高热,需就医并使用诺氟沙星胶囊、复方磺胺甲噁唑片、阿奇霉素分散片等针对性治疗。
3、接触传播
与伤寒患者或带菌者密切接触可能通过手部污染传播细菌。带菌者粪便中持续排菌可达数月,护理患者后未彻底洗手可导致间接传播。接触后需用肥皂流水洗手,必要时使用酒精消毒液。确诊后需隔离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头孢克肟颗粒、氯霉素注射液、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
4、卫生条件差
居住环境拥挤、粪便处理不当、苍蝇滋生等会增加传播风险。细菌通过苍蝇机械携带或污染生活用品传播。改善厕所卫生、垃圾密闭处理、防蝇措施可阻断传播链。重症患者可能出现肠出血或肠穿孔,需住院静脉注射盐酸莫西沙星注射液、注射用美罗培南等强效抗菌药。
5、免疫力缺陷
HIV感染者、糖尿病患者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更易感染且症状较重。免疫功能低下时细菌易突破肠道屏障进入血流。此类人群需避免高危暴露,出现不明原因发热应及时检测。治疗需延长疗程,可能联合使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等药物。
预防伤寒需重视饮食卫生,避免生食贝类与未去皮水果,饮用水应煮沸。出现持续高热伴腹痛腹泻时需及时就医,确诊后严格遵医嘱完成抗菌治疗疗程。患者餐具需单独消毒,排泄物用漂白粉处理。恢复期应进食易消化食物如米汤、藕粉,逐步增加优质蛋白摄入。疫苗接种对高危人群如旅行者、医务人员具有保护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