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为什么糖尿病人会出现酮症酸中毒

发布时间:2020-03-2067770次浏览

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是由于肝内酮体的产生,已经超过了肝外组织的利用能力而引起的一种疾病。病情的恶化,胰岛素大量缺乏,会使得血糖和血酮进一步增加。要及时治疗,要住院治疗及时补水,纠正酸中毒。

糖尿病是当下生活中很多人都困扰的一种疾病,而且属于一种慢性疾病,发病后一定要注意及时进行治疗。如果病情控制不住,容易导致很多并发症的发生。比如酮症酸中毒。那么,为什么糖尿病人会出现酮症酸中毒?
  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是由于肝内酮体的产生,已经超过了肝外组织的利用能力而引起的一种疾病。当糖尿病患者病情恶化时,胰岛素大量的缺乏会导致三种主要代谢紊乱,不仅血糖明显升高。同时,体内脂肪分解也会大量的增加,减少蛋白质的合成,分解增加,血液中产生糖,生酮氨基酸的数量增加,然后会使得血糖和血酮进一步增加。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在绝对胰岛素缺乏型糖尿病患者中容易自发发生,胰岛素抵抗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一定诱导下,也容易出现酮症酸中毒的并发症。因此,2型糖尿病患者处于危险之中,一定要注意做好控制。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后,患者必须及时住院治疗,及时补充水分,因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患者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脱水,所以补水很有必要。只有组织灌注在有效的得到改善和恢复后,胰岛素的生物效应才能发挥作用。
  另外也可以采用小剂量胰岛素进行治疗,根据血糖高低来调节胰岛素的剂量,不能进食,每日都要输入葡萄糖,补充到足够量折葡萄糖,能促进细胞的合成与代谢,也有利于纠正酮症酸中毒的症状。
  最后要注意及时的纠正酸中毒,因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可减弱心肌收缩力,减少卒中体积,从而会导致外周血管扩张,降低血压,抑制呼吸中枢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必须及时纠正。

相关推荐

降血糖需要吃什么药
降血糖吃药,目前从国内的治疗来说,降糖西药有八大类,不同种类之间可以联合应用,其中包括首先是双胍类、二甲双胍。第二,其次,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等的药物。第三,TZDs,是常说的胰岛素增敏剂,还有胰岛素的促泌剂,包括磺脲类和非磺脲类的药物。还有就是新的,比如DPP-4抑制剂、二肽基酶的抑制剂,还有就是SGLT-2的抑制,糖从肾脏回吸收的这些药物。注射包括有胰岛素,还有就是肠促胰岛素的分泌剂、GLPY等的药物。西药包括八大类的药,还有中药,中药也有辅助的降糖作用,具体吃哪一种药或怎么选择,需要大家及时的到医院去就诊,明确诊断以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肝肾功能、身高、体重等,是否有肥胖选择的药物是不一样的,而不是某种的药物贵,或者是某个药物的降糖作用强,就选择哪种药物。因为具体的用药需要在专业的内分泌医生指导下,或者糖尿病专科医生,指导下来进行用药,而不是自行买药来解决。
语音时长 02:09

2021-11-05

77188次收听

血糖正常胰岛素抵抗是不是糖尿病
也不是糖尿病,因为糖尿病就是指的血糖高于正常,正常人空腹血糖小于6.1mmol/L,餐后血糖小于7.8mmol/L,如果是糖尿病,空腹血糖要在7.0mmol/L以上,餐后血糖在11.1mmol/L以上,所以如果血糖正常,还不是糖尿病。但是这里提到了胰岛素抵抗,要特别注意的,因为在发生糖尿病之前,病人开始就有胰岛素抵抗,所以二型糖尿病人,往往开始是有肥胖或者超重,肥胖或者超重以后,胰岛功能负担就加重了,可能血糖也会要升高。但是通过胰岛素过多的分泌把血糖又降到了正常,这个时候血糖正常,胰岛素水平又高,这两个一计算有一个公式,这个公式就是空腹血糖乘以胰岛素再除以22.5,如果这个值高了,就是有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时间长了,血糖不能通过增加胰岛素分泌降到正常,这个时候有可能发生糖尿病,所以血糖正常胰岛素抵抗,是需要关注的。
语音时长 01:39

2021-07-09

81466次收听

02:32
血糖空腹6.7算高吗
正常人空腹血糖在6.1以下,所以空腹血糖6.7算高。因为空腹血糖正常人小于6.1,糖尿病前期是6.1到小于7.0,大于等于7.0是糖尿病,所以空腹血糖6.7是糖尿病前期,但还要注意,此时最好查餐后两小时的血糖或进行糖耐量实验。如果两小时的血糖大于等于11.1,此时需考虑糖尿病,因为两次餐后血糖大于等于11.1,也算糖尿病。如果同时查糖化血红蛋白大于等于6.5,也算糖尿病。所以,空腹血糖6.7要特别重视,最好进行糖耐量试验,外加糖化血红蛋白测定,以明确血糖水平范围。
02:27
血糖要空腹测吗
大部分人都应该空腹测血糖。如查体时要求病人空腹测定血糖,因为要求测血糖时至少要10个小时,晚上10:00后到第二天8:00不能吃东西,空腹的血糖是比较稳定的,稳定的状态测定的结果是比较准的,能够反映空腹血糖是否正常。但如果你想进一步了解血糖是否完全正常,最好还要测一个餐后血糖,甚至做糖耐量试验,也可以同时做糖化血红蛋白。另外,医院里面住院的病人或一些门诊的病人常规做检查时都要求空腹测定血糖,吃了饭以后结果就不一样,哪怕吃个馒头、点心等,肯定会影响的。
胰岛素越来越低是怎么回事
通常情况下的胰岛素偏低多是由于胰岛的β细胞被破坏,从而导致体内胰岛素不足造成的。胰岛素水平低往往是见于1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主要是由于种种原因引起胰岛β细胞破坏,导致体内胰岛素水平绝对下降,如果胰岛素水平越来越低说明胰岛β细胞破坏越来越多。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同时促进糖原、脂肪、蛋白质合成。当胰脏内的胰岛素不足是就会出现血浆中胰岛素水平低、血糖升高,严重的还会引发糖尿病。像这种情况的话建议及时到医院检查,明确病情。因为就现在的医学来说的话目前糖尿病尚无根治的方法,不过通过多种治疗手段可以控制好糖尿病。糖尿病要饮食清淡,禁忌油腻和甜食,平时适当增加运动锻炼。
语音时长 01:16

2021-04-19

83758次收听

果核煮水治愈糖尿病吗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并且糖尿病也是很可怕的一种病,因为它会引起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从而导致患者出现死亡,对此建议患者要定期检测血糖,不要吃太多的淀粉类食物还有甜食,合理安排自己的饮食,并注意充分的得到休息。那么果核煮水治愈糖尿病吗?
糖尿病餐后血糖高怎么办
引起糖尿病,餐后血糖高的原因有多种,需要根据病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首先应该控制饮食,做到营养均衡,不要暴饮暴食,还应该适当的运动,建议进行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当出现这种情况后需要放松心情,尤其要做好餐后血糖监测,如果是因为肥胖所造成的就要减肥。
高血糖患者如何控制血糖药的剂量
如果是采取用药控制血糖的患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降糖药物的种类和剂量,不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随意增减药量或者随意改变药物种类。服用降糖药的患者可以在家自行监测血糖,然后请医生给予剂量或者药物调整。高血糖的患者是指血糖高于正常值的患者,患者高血糖会有口渴、大量排尿、大量饮水、消瘦等症状。如果患者发现自己或者家人有以上症状,要及时去医院就诊。高血糖如果持续时间长,对患者的危害比很大,并且长时间高血糖或者是血糖很高是很难把血糖降到正常的,因此高血糖的患者,在早期就要采取措施控制血糖。高血糖的患者不能只依赖药物降糖,还需要自己在平时多注意,要忌含糖食物;适当减少主食的摄入量;要适当的体育运动,消耗体内热量;要少吃油大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
语音时长 01:35

2020-02-12

52023次收听

糖尿病血糖的标准范围是多少
正常成年人空腹血糖的正常范围为3.3~6.1毫摩尔每升,餐后两小时血糖7.0毫摩尔每升,餐后两小时血糖>11.1毫摩尔每升即可确诊为糖尿病。明确诊断应积极治疗,控制血糖,血糖应控制在合格标准内,即空腹血糖
语音时长 01:29

2020-01-14

52963次收听

糖尿病的症状及治疗
糖尿病的患者会出现很多口腔问题,还有手脚发麻、体重与食量不成正比的症状。而想要很好的缓解这种症状,就要进行口服药物治疗,注射胰岛素等治疗方法。与此同时,平常还要注意清淡饮食,注意锻炼,增强体质,少抽烟喝酒等等。
糖尿病症状
糖尿病的主要症状有5种,最开始患者会经常觉得自己口渴,然后就会出现食欲旺盛和尿液粘稠的症状。患者还会身体消瘦并且疲惫无力。治疗这种病一般是药物治疗、饮食治疗和运动治疗三种治疗方法相配合。药物治疗需要服用降血糖药和胰岛素增敏剂。
03:04
糖尿病中医叫什么病
糖尿病在中医中称为“消渴病”,在《内经》中就有记载,分为上消、中消、下消,主要表现是多饮、多食、多尿,其次还包括体重减轻,也就是常说的“三多一少”。一、上消在肺,病人主要表现为口渴。患者喝水较多,是正常人好几倍,甚至有些病人1分钟不饮水就渴的难受,饮水后仍然觉得口渴。中医认为是肺热、肺燥引起上消;二、中消在胃,主要表现为病人老饿。中医认为胃热、肺里有火时,会出现“消谷善饥”,即特别容易把吃进去的东西消化,出现老饿情况,属于胃火、胃热较重。胃在中医里属于中焦器官,叫中消;三、下消主要表现为小便频、尿量也比较多。
01:50
糖尿病的自我调理
糖尿病人想要通过自我调养从而使得血糖能达到理想的水平,需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根据医生建议,控制相应体重;二、改善生活方式,忌烟酒、适量运动;三、听从专科医生、护士,包括营养师等专业人士的意见,持之以恒。
02:04
糖尿病
血糖升高到一定程度引起症状叫糖尿病,如果空腹血糖大于等于7.0或者餐后血糖大于等于11.1或者随机血糖大于等于11.1,我们就称之为糖尿病。糖尿病分为一型糖尿病、二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以及特殊类型糖尿病等几种,最多见的95%以上的都是二型糖尿病。
男性糖尿病患者的苦恼
糖尿病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一组内分泌代谢疾病,以高血糖状态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临床上经常有糖尿病患者苦恼,为何血糖上去了,性功能下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