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腮腺炎是什么
小儿腮腺炎是指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腮腺肿胀、疼痛和发热。小儿腮腺炎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常见于5-15岁儿童,冬春季高发。主要有病毒感染、免疫力低下、接触传播、潜伏期传染、并发症风险等因素。
1、病毒感染
小儿腮腺炎主要由腮腺炎病毒感染引起,该病毒属于副黏病毒科,具有高度传染性。病毒侵入人体后会在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内复制,随后进入血液循环形成病毒血症。感染后可能出现头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前驱症状,1-2天后出现典型腮腺肿大。确诊需结合血清学检查或病毒分离,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可遵医嘱使用利巴韦林颗粒、干扰素α2b注射液、更昔洛韦胶囊等抗病毒药物。
2、免疫力低下
免疫功能不完善的儿童更易感染腮腺炎病毒,特别是未接种疫苗或接种后未产生足够抗体的个体。免疫缺陷患儿可能出现更严重的临床表现,如持续高热、多腺体受累等。这类患儿需要加强营养支持,适当补充维生素C泡腾片、脾氨肽口服冻干粉等免疫调节剂。家长需注意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出现嗜睡、频繁呕吐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
3、接触传播
腮腺炎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可通过直接接触被病毒污染的餐具、玩具等物品传播。病毒在体外存活时间较长,幼儿园、学校等集体场所容易发生聚集性疫情。患儿发病前1-2天至腮腺肿胀消退后5天内均具有传染性,家长需做好隔离措施。接触者可使用腮腺炎减毒活疫苗进行应急接种,对污染环境可用含氯消毒液进行终末消毒。
4、潜伏期传染
腮腺炎潜伏期通常为14-25天,此期间患儿虽无临床症状但已具有传染性,这是导致疫情扩散的重要原因。部分患儿可能出现非典型表现如单纯颌下腺或舌下腺肿大,容易造成漏诊。家长发现儿童有可疑暴露史时应加强观察,出现低热、咀嚼疼痛等早期症状时可使用板蓝根颗粒、抗病毒口服液等中成药进行干预。
5、并发症风险
小儿腮腺炎可能引起多种并发症,青春期后患者更易出现睾丸炎或卵巢炎。神经系统并发症如脑膜炎多发生在腮腺肿胀后1周内,表现为剧烈头痛、颈项强直等。其他少见并发症包括胰腺炎、心肌炎等。对于并发症患儿,除基础治疗外还需针对性地使用甘露醇注射液降颅压、注射用生长抑素抑制胰腺分泌等特殊处理。
小儿腮腺炎患儿应保持口腔清洁,进食后可用淡盐水漱口。饮食以流质或半流质为主,避免酸性食物刺激唾液分泌。肿胀部位可局部冷敷缓解疼痛,体温超过38.5℃时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退热。患病期间须严格隔离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密切接触者应医学观察25天。恢复期可适当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促进机体修复。家长需注意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出现持续高热、剧烈头痛、腹痛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
相关推荐
02:10
02:37
02:08
02:14
02: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