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权威问答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腮腺炎是怎样引起的
病情描述:
腮腺炎是怎样引起的
医生回答专区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 郭朝阳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腮腺炎可能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免疫因素、导管阻塞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病毒治疗、抗生素治疗、免疫调节、手术引流等方式干预。

    1、病毒感染:

    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是主要病原体,通过飞沫传播,表现为耳下腺肿痛伴发热。治疗需使用利巴韦林颗粒、阿昔洛韦片、干扰素喷雾剂等抗病毒药物。

    2、细菌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经导管逆行感染,常伴随脓性分泌物。头孢克肟胶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可用于抗菌治疗。

    3、免疫因素:

    干燥综合征等自身免疫疾病可导致腮腺淋巴细胞浸润,需使用泼尼松片、环磷酰胺片、白芍总苷胶囊进行免疫抑制治疗。

    4、导管阻塞:

    结石或黏液栓阻塞导管引发肿胀,超声显示导管扩张。内镜取石术或导管成形术可解除梗阻,配合溴己新片促进黏液排出。

    急性期需流质饮食避免酸性刺激,局部冷敷缓解肿胀,出现高热或持续肿大应及时就医排查并发症。

相关文章
埃博拉出血热临床表现
埃博拉出血热,临床表现为发热、四肢疲劳、咽喉疼痛、头痛、消化系统不适、肝肾功能受损以及多脏器出血症状。 埃博拉病毒属于急性传染性疾病,潜伏期为2-21天,一般为8-10天,潜伏期内无传染性。早期起病较急,患者会有明显发热症状,并快速进展为高热,伴有疲劳、肌肉疼痛、咽喉疼痛、头痛等非特异性症状。 病程3-4天进入极期后,患者会发生持续高热,或出现头痛、弥漫性腹痛、腹泻、皮疹、肝肾功能受损等表现,部分患者会伴有牙龈出血、注射或静脉穿刺部位出血、便血、血尿等多部位出血表现。重症患者可出现神志改变,如嗜睡、谵妄等。
埃博拉病毒属于甲类传染病吗
埃博拉病毒不属于我国甲类传染病,但病毒传播性和危害性较高,可按照甲类传染病进行防控。 我国甲类传染病包括鼠疫和霍乱,需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但埃博拉尚未划分为甲类传染病,埃博拉病毒爆发属于过急公共卫生事件,类似于国内甲类传染病管理病种。 埃博拉病毒为丝状病毒科,病毒稳定性较高,多寄生于非灵长类生物,其生物安全等级要高于艾滋病和SARS,可诱发出血热,病死率在50%-90%左右,目前并未在我国爆发,若处于疫区,需做避免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者体液。
埃博拉病毒是哪类传染病
埃博拉病毒不符合我国法定传染病种类,但因其病毒稳定性和传播性较强,需按照甲类传染病管控。 我国传染病可分为甲乙丙三类,甲类为最高级别传染病,包括鼠疫、霍乱。埃博拉病毒是非洲罕见病毒,属于丝状病毒科,为RNA病毒,RNA病毒传播性和稳定性较高,低于60℃以下的高温无法将其灭活,主要寄生于人类和猴子等非灵长动物体中。 埃博拉病毒主要在非洲地区爆发,尚未在我国境内爆发,所以我国法定传染病中,不包含埃博拉病毒,但因病毒危害性较强,可划分为甲类传染病防控。
埃博拉病毒能血液传播吗
埃博拉可以通过感染者血液、唾液、汗液、精液和分泌物传播,却无法通过水、食物、空气传播。 埃博拉病毒可以通过血液传播,除血液外,还可通过感染者的唾液、汗液、分泌物等进行传播。埃博拉属于较为古老的病毒,很难发生变异,并不会通过空气、食物、水分等方式传播。 目前,尚且无法确定埃博拉病毒的具体诱因。因埃博拉属于RNA病毒,病毒稳定性较强,对人体的伤害性也较为厉害,其致死率在50%-90%之间。一旦感染,对人体骨头、骨骼和内脏器官都有直接性损害,比如侵蚀、糜烂、融化等。
埃博拉病毒灭活需要多长时间
埃博拉病毒灭活时间与温度有关,感染人体后病毒可在体内存活2-3个月左右,在4℃、60℃、100℃的存活时间分别为一个月、数小时和五分钟。 一般人体感染埃博拉病毒后,可在体内留存2-3个月左右。因埃博拉病毒属于单股复链RNA病毒,所以其在自然条件下无法生存,在空气中存活时间与温度有关。 4℃条件下,病毒可存活1个月左右,而在60℃高温环境下,仅能存活几个小时。如果温度高于100℃,埃博拉病毒可在五分钟左右被消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