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结肠息肉会复发吗

55244次浏览

早期结肠息肉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症治疗,大多数患者能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甚至达到完全治愈。息肉切除术后有一定的复发率,所以患者一定要注意定期复查。
  结肠息肉会复发率,不过复发率不高。术后大部分息肉可完全切除,个别患者由于自身身体抵抗力下降,以及免疫力下降,或术后护理情况不当等,可引起疾病的复发。患者治疗后需要定期到医院复查。
  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也会导致结肠息肉的复发。因此,结肠息肉术后应定期复查,积极预防,及时治疗结肠息肉可以降低患结肠癌的风险。

相关推荐

结肠管状腺瘤分级
结肠管状腺瘤可分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两个级别,具体分级需通过病理检查确定。
结肠镜检查后应该怎么办
结肠镜检查后可通过休息观察、调整饮食、避免剧烈活动、观察不适症状、定期复查等方式护理。结肠镜检查通常用于筛查或诊断肠道疾病,检查后可能出现轻微腹胀、肛门不适等症状。
03:25
哪种情况必须做肠镜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必须做肠镜检查:一、年龄超过40岁以上的人群;二、有结肠肿瘤家族史的人群;三、有腹部症状的人群,如较长时间的腹部不适、腹疼,或者有大便习惯的改变等;四、做过肠镜手术的人群;五、有结肠息肉或早期肿瘤历史在镜下治疗过的人群;六、大便出血的人群;七、腹部有硬包块或排不出大便、腹疼加重;八、病人较消瘦,短期内体重下降较明显,同时有贫血。以上八类高风险的人群及早做癌症筛查,可实现癌症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结肠息肉切除后需不需要复查
结肠息肉切除术后是需要定期复查的,的结肠息肉的话指的就是在的结肠腔内长出来一个像小小肉疙瘩一样的东西,病理类型很多种,包括有炎症型息肉,增生型息肉,错构流量息肉,还有腺瘤样息肉,其中前三者的这种癌变风险是相对来说比较低的,腺瘤样息肉的话,是有一定的癌变风险,可以说95%的结肠癌都是来源于这种腺瘤样息肉。针对这种炎症型息肉和增生型息肉,也需要定期的复查结肠镜,但结肠镜的一个复查时间可以长于的这种腺瘤样息肉术后的一个切除的一个时间,如果是对于这种低级别管状腺瘤这样的一类的一个结肠息肉的患者,建议是每一到两年复查结肠镜。如果是对于高级别腺瘤这样的一个已经发生了这种考虑有早期癌变风险的这样的一些息肉,可能需要更加密切的去监测,结肠镜的检查可能会缩短到3~6个月,甚至每年都要进行一个结肠镜的一个检查。
语音时长 01:11

2021-12-30

70664次收听

乙状结肠息肉0.3x0.4什么原因
乙状结肠息肉是指乙状结肠内由于黏膜局部的炎症,反复的炎症刺激出现的息肉,是突出于直肠表面的一个隆状突起,其产生的原因多样,具体的有反复感染、年龄因素、胚胎发育异常、进食少纤维素食物、长期吸烟以及遗传等原因,就目前的结肠息肉诊断来看,借助具体的仪器可以判断息肉的位置以及大小,在诊断结果中如果出现乙状结肠息肉0.3x0.4cm的字样,这说明息肉的位置在结肠的乙状结肠处,其大小为0.3x0.4cm。一般情况下,单发的乙状结肠息肉良性的可能性特别大,但如果是密集的乙状结肠息肉很有可能属于癌变。如果乙状结肠息肉出现了便血或者是疼痛的症状,应该手术治疗,可以通过肠镜下息肉切除术,切除息肉之后可以做病理检查,看一下是否有肿瘤的可能性。在手术之后需要注意避免,吃难以消化的食物,以免对伤口恢复造成影响。乙状结肠息肉0.3x0.4cm,说明息肉不大,一般来说是良性的,一定要进行病理的检查。
语音时长 02:02

2021-11-05

92371次收听

02:45
乙状结肠息肉0.3x0.4怎么回事
如果出现乙状结肠息肉0.3x0.4cm的字样,说明息肉的位置在结肠的乙状结肠处,其大小为0.3x0.4cm。一般情况下,单发的乙状结肠息肉良性可能性特别大,但如果是密集的乙状结肠息肉,很有可能属于癌变。如果乙状结肠息肉出现便血或疼痛的症状,应该手术治疗,可以通过肠镜下息肉切除术,切除息肉之后可以做病理检查,看一下是否有肿瘤的可能性。在手术之后需要注意避免,吃难以消化的食物,以免对伤口恢复造成影响。乙状结肠息肉0.3x0.4cm,说明息肉不大,一般是良性的,一定要进行病理的检查。
02:07
绒毛状管状腺瘤是癌吗
绒毛状管状腺瘤并不属于癌症,但是一旦出现还是有一定癌变可能性的。在临床上,如果发现直肠上生长了这种绒毛状管状腺瘤,并且绒毛状管状腺瘤,的体积比较大,绒毛结构非常多,的异型也非常明显,这时就要引起高度重视,表明了这种癌变几率是非常大的。这时就建议患者一定要尽早进行镜下切除,就可以在早期就解除了癌变的隐患,在术后要进行一个密切的随诊,及时找医生进行肠镜复查,来预防肿瘤的复发和进展。
什么是多发性结肠息肉
临床中结肠出现多个息肉一般称为结肠多发息肉。结肠息肉是一种从黏膜表面突入到肠腔内的隆起性病变,在明确病理之前一般情况统称为息肉,或者发生在结肠部位叫结肠息肉。从性质上结肠息肉更多是症状性诊断,不是最终的疾病,常见可以分为腺瘤性息肉、炎性息肉或者错构瘤样息肉,不同的息肉表现也不一样。对于结肠息肉的诊断,一般很难通过问诊得到。但随着科技的发展,肠镜的普遍应用,结肠息肉一般通过肠镜发现。具体治疗方式也比较简单,主要就在肠镜下做局部切除,在局部不能切除的时候,才需要外科治疗方法进行介入治疗。总体而言,良性结肠息肉预后比较好,如果结肠息肉发生恶性变或患者本身有结肠肿瘤,预后就要按肿瘤的方法进行治疗评估。
语音时长 01:29

2021-06-07

75691次收听

肠息肉的检查方法有哪些
肠息肉可通过结肠镜检查。由于大多数肠息肉是非常小的病变,因此只有结肠镜检查才能发现大小息肉样变化,并且可以及早发现。普通人可能会害怕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完毕后,结肠镜检查可能会出现轻微的腹胀或腹痛,其中大多数都在可承受的范围内。如果真的很害怕结肠镜检查,现在通常使用无痛内窥镜检查,并且所有检查和治疗都可以在睡眠期间完成。因此,有结肠镜检查指征或怀疑患有肠息肉的人,可以进行无痛内窥镜检查。除结肠镜检查外,还可通过腹部CT或胶囊内窥镜检查发现大肠息肉,但腹部CT无法区分较小的息肉,胶囊内窥镜检查不能完全观察整个消化道。
语音时长 01:16

2021-04-09

65267次收听

肠息肉怎样预防
预防肠息肉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饮食避免吃一些油炸的、麻辣刺激的食物,太油腻的食物等都是要避免的,而且作息时间要规律,生物钟不能乱,合理的工作和休息等等,也就是健康的生活状态可以预防肠息肉的出现。肠道息肉多是由于反复的炎症刺激或者增生引起的,而大多数都是和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关,保持肠道健康可以减少肠道息肉的发生。如果发现肠道息肉就要及时的进行切除,而且要检查看一看有没有病变的现象,及时给出治疗措施。
语音时长 01:00

2021-04-09

70892次收听

结肠息肉手术后几天可以正常饮食
出现结肠息肉以后需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合适方式治疗。若使用手术治疗,一般在术后一周内可正常恢复进食。术后需禁食六个小时,并且在术后一到两天内可恢复流食。此外,需采用少食多餐方式治疗。术后可选择面食、粥类等食物进行治疗。
结肠息肉的症状表现
结肠息肉大多没有症状,也有一些患者可出现便血、粪便改变、息肉脱垂等症状。发生以上症状后,应及时通过结肠镜等检查确诊,结肠息肉一旦确诊,应积极进行治疗,治疗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平时还应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理,可以更好的促进病情恢复。
02:28
结肠息肉治疗
多发的炎症性息肉,可使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继续治疗,比较大的增生性息肉或者腺瘤性息肉,需在内镜下治疗,还要进行病理检查。如属于多发的炎症性息肉,一般以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继续治疗,不需要内镜下的切除。增生性息肉以及腺瘤性息肉比较大的,需要内镜下治疗。如果超过零点五以上的,可以在内镜下用电切的疗法来切除掉,切除的息肉还需要送检病理。根据病理类型来决定下一步的复查间隔的时间,以及判断愈后;如果比较小的息肉,零点五以下的可以内镜下用活检钳钳除掉或者用APC电凝。还有一种少见的情况,就是癌性的息肉,活检或切了之后,可能需要追加手术。
02:41
结肠息肉注意什么
结肠息肉要心情好,尽量不要拉稀,也不要便秘,要合理的饮食,争取做到每天排便1到2次,或者是两天排便一次,注意定期复查。如果发现有结肠息肉了,一定要每年到医院做一次肠镜检查,如果不到一年有腹泻,便了,排便有浓血,要随时到医院去做检查。如果生气,要把气散出去,中医叫做气滞血瘀,血瘀时间长了,气行不了,血也行不了,就可能会长肿块。息肉不是癌症,是炎症,吃点肠道的消炎药即可。息肉有可能是腺瘤,腺瘤它长成癌,至少还要需要三五年的时间,你给它切除了,下次再复查也会好的。
结肠镜检查注意事项
结肠镜检查,已经成为当今比较常见的检查项目之一,结肠镜检查术前,要做好准备工作,前一天尽量只吃无渣半流质食物,特别是不能够摄入纤维类食物,前一天要口服果导、沙可啶等止泻药物,肠镜检查当天不吃任何东西。检查后要注意如果有腹痛情况,及时就诊消化内科,术后1小时可以吃点易消化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