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结肠息肉能自愈吗

54684次浏览

结肠息肉出现以后是无法自愈的,发现以后必须要早日做治疗,手术切除是比较好的方法,切除以后担心恶变还需要做病理化验。手术以后注意护理,多听医生的意见。
  结肠息肉没有进行早期治疗是没有办法自愈的。发现结肠息肉以后,可以通过电子肠镜下结肠息肉射频治疗来切除,如果担心恶变需要进行病理检查。结肠息肉属于器质性病变,须要通过手术切除才可以彻底消失,药物也无法起到明显的治疗效果。
  结肠息肉手后要吃流质食物,清淡饮食,辣椒和海鲜是不建议吃的。若怀疑恶变,还需要定期复查,以免病情会加重。结肠息肉不容忽视,也不可以擅自吃药治疗,要多听医生的意见,积极配合做治疗。

相关推荐

结肠镜检查后应该怎么办
结肠镜检查后可通过休息观察、调整饮食、避免剧烈活动、观察不适症状、定期复查等方式护理。结肠镜检查通常用于筛查或诊断肠道疾病,检查后可能出现轻微腹胀、肛门不适等症状。
横结肠息肉是癌症吗
横结肠息肉通常不是癌症,但部分类型存在癌变风险。横结肠息肉主要有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等类型,其中腺瘤性息肉可能发展为结肠癌。
02:45
乙状结肠息肉0.3x0.4怎么回事
如果出现乙状结肠息肉0.3x0.4cm的字样,说明息肉的位置在结肠的乙状结肠处,其大小为0.3x0.4cm。一般情况下,单发的乙状结肠息肉良性可能性特别大,但如果是密集的乙状结肠息肉,很有可能属于癌变。如果乙状结肠息肉出现便血或疼痛的症状,应该手术治疗,可以通过肠镜下息肉切除术,切除息肉之后可以做病理检查,看一下是否有肿瘤的可能性。在手术之后需要注意避免,吃难以消化的食物,以免对伤口恢复造成影响。乙状结肠息肉0.3x0.4cm,说明息肉不大,一般是良性的,一定要进行病理的检查。
02:11
增生性肠息肉会癌变吗
增生性息肉有可能出现癌变。增生性息肉的临床表现不一,早期没有任何症状,一般临床表现有腹痛、腹泻、便血、大便中含有粘液等。息肉的大小是不等的,可以为带蒂的、广基的、单个、分散分布和聚集等。肠息肉一般分为三种:第一、增生性息肉。第二、炎症性息肉,第三、腺瘤性息肉。息肉的癌变率和息肉大小呈正相关的。比较容易出现癌变的息肉通常是腺瘤性息肉,增生息肉是不容易诊断出来的疾病。早期只能从预防上入手,患者做电子结肠镜检查的时候是可以发现病灶的。对于早期的增长性息肉,可以给予病灶的切除,然后做病理穿刺活检来明确诊断和鉴别诊断。如果发现是恶性的,建议尽早的扩大范围切除治疗。
长期大便溏稀会发生癌变吗
大便长期的便稀,溏稀,跟癌变没有直接相关性,但是可以考虑一下,大便溏稀是什么原因,是胃肠功能不良,还是胃肠有息肉,还是有着其他的原因。所以可以说大便溏稀和癌变,之间没有直接相关性,但是要寻找一下造成,大便溏稀的原因,是因为其他器官,比如脾,胃的功能不良,导致大便溏稀。还是因为结肠有一些疾病,比如长期的慢性的结肠炎,或者说家族性的结肠息肉,以及其他的一些结肠疾病,引起的大便溏稀。而像单发的或者少发的,结肠息肉的话,是相对来说癌变几率是比较高的,而这个家族性的结肠多发息肉,黑热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结肠发生癌变的概率会明显增加。所以对大便溏稀的病人,建议这样的病人到医院做一个相关的全面检查,一方面是纠正大便溏稀,改善生活。二,看看有没有诱发,结肠癌变的基础疾病,尽早处理。
语音时长 01:26

2021-07-09

72436次收听

02:00
结肠息肉切除后需要复查吗
结肠息肉切除术后是需要定期复查的。结肠息肉的病理类型很多,包括炎症型息肉,增生型息肉,错构流量息肉,腺瘤样息肉。其中前三者的癌变风险比较低,腺瘤样息肉有一定的癌变风险,95%的结肠癌来源于腺瘤样息肉。炎症型息肉和增生型息肉需要定期的复查结肠镜,但复查时间长于术后的切除时间,低级别管状腺瘤的结肠息肉患者,建议每一到两年复查结肠镜;高级别腺瘤有早期癌变风险的息肉,需要更加密切的监测。
用内镜做肠息肉摘除需要全麻吗
用内镜做肠息肉摘除是否需要全身麻醉,取决于患者的耐受性。当在检查下发现结肠息肉时,通常使用内镜检查下的微创治疗。结肠镜息肉切除术有两种方法:首先,一般的结肠镜检查,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排便会更快,并且容易出现腹痛。其次,在全身麻醉下做结肠镜息肉切除术。在这种情况下,患者不会感到疼痛,也不会经历由结肠镜检查引起的不适,例如腹痛和腹胀。通过手术切除息肉相对安全,尽快进行手术治疗以尽快恢复健康。另外,建议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保养,多休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便更好地康复。
语音时长 01:02

2021-04-09

103144次收听

结肠息肉一定要手术吗
在出现结肠息肉以后尽量进行手术治疗。结肠息肉是一个健康隐患,容易变性成为肿瘤,影响肠道健康。对结肠息肉进行治疗可采用一般疗法、手术疗法以及药物治疗,可缓解结肠息肉的症状。同时饮食上也要多加注意,对日常生活习惯进行改变。
结肠息肉的症状表现
结肠息肉大多没有症状,也有一些患者可出现便血、粪便改变、息肉脱垂等症状。发生以上症状后,应及时通过结肠镜等检查确诊,结肠息肉一旦确诊,应积极进行治疗,治疗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平时还应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理,可以更好的促进病情恢复。
结肠息肉的好发人群有哪些
结肠息肉的好发人群是饮食不当,长期便秘,腹泻都属于结肠息肉的好发人群。结肠息肉要早治疗,可改善病情。
结肠息肉严重吗
结肠息肉是结肠比较常见的疾病,那么根据息肉的成分又分为炎症性息肉和肿瘤性息肉。那么结肠息肉严重与否,主要取决于引起结肠息肉的原发疾病。一般来说,引起结肠息肉的原发疾病主要包括三大类,第一大类,主要是与细菌性肠炎有关引起了炎症性的息肉,那么一般来说,通过及时的抗生素药物治疗以后,或者联合内镜下行炎性息肉切除。可以达到治愈的目的。而第2种主要是自身免疫性肠病,比如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肠病引起的结肠息肉,那么主要针对原发疾病自身免疫性肠病治疗,临床上目前采用的主要治疗是药物治疗,也就是口服美沙拉嗪,当药物无法控制。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肠病无效时,通常需要行全结肠手术治疗,才能获得治愈。而第3种对于肿瘤性息肉,绒毛状管状腺瘤,那么一般来说直径小于一公分以下或者是带蒂息肉通过内镜下切除,就可以达到治愈,而如果是宽基底型、有恶变的可能通常直径超过一公分以上,需要行肠管切除并送病理排除恶变的可能,如果证实为恶变的话,通常还需要加做肠癌根治切除手术。
语音时长 01:49

2020-03-31

61015次收听

结肠息肉是怎么引起的
首先要了解什么叫肠息肉。所谓的肠息肉就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肠粘膜的损伤,引起肠内粘膜形成向外凸起的隆起性病变,统称为肠息肉。引起肠息肉的病因,最常见的有炎症性的刺激,比如肠道的慢性炎症,如长期的、慢性的、溃疡性的结肠炎,都会刺激肠粘膜的损伤,从而使细胞发生一系列的变性变化。溃疡性结肠炎的病人同时会引起息肉增生。另外还有便秘的病人,以及长期吃通便药物的病人,会出现结肠黑变病的可能,也会引起肠息肉的增生和变大。
语音时长 01:33

2020-03-20

53601次收听

结肠息肉治疗有哪些
炎症性息肉一般以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继续治疗就可以了,不需要内镜下的切除。炎症性息肉多见于溃疡性结肠炎愈合,或者缓解之后出现了多发的炎症性息肉。结肠息肉一般临床上分几种,是炎症性息肉或者增生性息肉以及腺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以及腺瘤性息肉比较大的是需要内镜下治疗的,如果超过零点五以上的,可以在内镜下用电切的疗法把它切除掉。一般切除掉之后,还要把息肉送检病理看它到底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息肉,会根据它的病理类型决定下一步的复查的间隔的时间,以及判断他以后的预后,如果比较小的息肉,如零点五以下的,可以内镜下用活检钳把它钳除掉,或者是用APC把它电凝掉。还有一种少见的情况,虽然是结肠息肉长得像息肉样的东西,但它是癌性的息肉,活检或切了之后,如果病理提示是癌性的,有可能需要追加手术,要听医生的判断,然后让医生根据情况选择适合方案。
语音时长 01:53

2020-02-24

59219次收听

02:41
结肠息肉注意什么
结肠息肉要心情好,尽量不要拉稀,也不要便秘,要合理的饮食,争取做到每天排便1到2次,或者是两天排便一次,注意定期复查。如果发现有结肠息肉了,一定要每年到医院做一次肠镜检查,如果不到一年有腹泻,便了,排便有浓血,要随时到医院去做检查。如果生气,要把气散出去,中医叫做气滞血瘀,血瘀时间长了,气行不了,血也行不了,就可能会长肿块。息肉不是癌症,是炎症,吃点肠道的消炎药即可。息肉有可能是腺瘤,腺瘤它长成癌,至少还要需要三五年的时间,你给它切除了,下次再复查也会好的。
02:39
结肠息肉术后多久能恢复
一般的小的息肉术后,术后三天左右就可以恢复了,如果小于0。5公分的,当天做肠镜,当天切除息肉,只要当日喝一点热的粥或者是萝卜汤,排了气就可以了。如果说大于0。5公分,小于一公分的,就可以住院,要禁食三天,不能让大便排出,因为排大便,吃了饭了以后就会有肠蠕动,肠蠕动切除的部位,可能会肠壁比较薄弱,可能会产生肠穿孔。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一般来说住院一周左右,三天控便,如果说第四天可以吃流食,第五天吃半流食,如果说正常排便没有问题,患者没有腹痛,也没有腹胀,排便基本上没有血就可以出院了。结肠息肉不是特别可怕,我们建议一年做一次肠镜,如果肠镜没有异常,可以改变为以后5年做一次肠镜,如果没有问题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