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了白酒上吐下泻是怎么回事
喝了白酒后上吐下泻可能与酒精刺激胃肠黏膜、急性胃肠炎、酒精过敏、食物中毒、慢性胃肠疾病等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停止饮酒并观察症状变化,必要时就医检查。
酒精刺激胃肠黏膜是饮酒后上吐下泻的常见原因。白酒中的乙醇会直接损伤胃黏膜和肠道黏膜,导致胃肠蠕动加快,引发恶心呕吐和腹泻。这种情况通常症状较轻,停止饮酒后1-2天可自行缓解。
急性胃肠炎也可能导致饮酒后上吐下泻。酒精会破坏胃肠道的正常菌群平衡,降低胃肠道的防御能力,使致病微生物更容易侵入。患者除呕吐腹泻外,还可能伴有腹痛、发热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诺氟沙星胶囊等药物治疗。
酒精过敏反应会引起上吐下泻等消化道症状。部分人群对酒精中的成分过敏,饮酒后会出现皮肤潮红、瘙痒、恶心呕吐、腹泻等过敏反应。这种情况需要立即停止饮酒,必要时使用氯雷他定片、盐酸西替利嗪片等抗过敏药物。
食物中毒也可能表现为饮酒后上吐下泻。如果饮酒时食用了不洁食物,可能出现剧烈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这种情况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必要时就医进行抗感染治疗。
慢性胃肠疾病患者在饮酒后容易出现上吐下泻症状。胃炎、胃溃疡、肠易激综合征等患者饮酒会加重病情,导致症状发作。这类患者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严格戒酒,可遵医嘱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铝碳酸镁咀嚼片、匹维溴铵片等药物。
饮酒后出现上吐下泻症状时,应立即停止饮酒,保持清淡饮食,适量补充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防止脱水。症状较轻者可先观察,若呕吐腹泻持续超过24小时,或出现发热、血便、严重腹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平时应注意饮酒适度,避免空腹饮酒,有胃肠疾病史者更应戒酒。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有助于维护胃肠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