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发病原因是什么如何治疗
颈椎病发病原因主要有长期劳损、椎间盘退变、颈椎发育异常、外伤、慢性感染等,可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颈椎病通常表现为颈部疼痛、上肢麻木、头晕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长期劳损
长期低头工作或不良姿势可能导致颈部肌肉劳损,加速颈椎退变。患者可能出现颈部僵硬、酸痛等症状。日常需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每小时活动颈部5分钟,可选择米字操等舒缓运动。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塞来昔布胶囊等药物缓解。
2、椎间盘退变
随年龄增长椎间盘水分流失,弹性下降易引发颈椎不稳。这类退变多伴随骨赘形成,可能压迫神经根出现手指麻木。急性期建议佩戴颈托制动,配合牵引治疗。医生可能开具甲钴胺片、维生素B12片等营养神经药物,严重者需考虑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
3、颈椎发育异常
先天性椎管狭窄或椎体融合异常者更易发病,可能在轻微外伤后突发四肢无力。这类患者需避免颈部剧烈运动,通过颈椎MRI明确狭窄程度。症状较轻时可尝试超声波治疗,若出现行走不稳等脊髓压迫症状,需行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
4、外伤因素
车祸、坠落等外力撞击可能导致颈椎骨折脱位,直接损伤脊髓神经。急性损伤应立即颈托固定,禁用随意搬动。稳定型骨折可用头颈胸石膏固定,伴有脊髓损伤时需急诊行颈椎复位内固定术,术后配合甘露醇注射液减轻水肿。
5、慢性感染
结核杆菌等病原体侵袭颈椎可能造成椎体破坏,表现为夜间痛、低热。这类患者需长期服用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等抗结核药物,合并脓肿时需手术清除病灶。日常需加强营养支持,定期复查肝肾功能。
颈椎病患者日常应保持正确坐姿,使用符合人体工学的枕头,避免长时间低头玩手机。每周进行游泳、羽毛球等仰头运动,饮食注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若出现持物不稳、踩棉花感等脊髓受压表现,须立即就诊。治疗期间严格遵医嘱用药,禁止自行按摩或大幅度转头,防止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