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病毒性肝炎有哪些疫苗

60493次浏览

甲肝疫苗是较常见的一种病毒性肝炎疫苗,主要预防甲型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疫苗还包括乙肝疫苗。此外,病毒性肝炎疫苗还包括戊肝疫苗,不过还并没有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1、甲肝疫苗
  甲肝疫苗主要预防甲型病毒性肝炎,新出生婴幼儿及其他易感人群可注射。甲肝疫苗,包括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
  2、乙肝疫苗
  乙肝疫苗是预防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疫苗。若产妇携带乙肝病毒,那么胎儿出生后需对其进行乙肝疫苗注射。目前较常用的乙肝疫苗主要有三种,分别是蛋白疫苗、基因重组疫苗及细胞疫苗,其中蛋白疫苗是目前研究最深入的一种治疗性乙肝疫苗。
  3、戊肝疫苗
  戊肝疫苗是预防戊型病毒性肝炎的一种疫苗,这种病毒性肝炎疫苗目前并没有在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不过戊肝疫苗在动物实验中有较好效果。

相关推荐

献血时转氨酶高是为什么
献血之前要查肝功、查感染四项。在献血的时候,如果发现转氨酶升高,一般分为两大类原因:第一,生理性的,可能面临献血,好多病人心情比较紧张,晚上没休息好,或者在献血之前吃了大量的营养丰富的、过度油腻的食物,这样增加了肝脏的负担。不管是熬夜或者大量大鱼大肉的摄入,可能会导致生理性的转氨酶升高。这种情况往往表现为升高的幅度不大,很少超过正常值的两倍。经过休息、清淡饮食,转氨酶很快就能够恢复到正常。第二,病理性的原因,就是肝脏确实出现了炎症损伤,经过休息、清淡饮食,转氨酶可能恢复不到正常,就需要到医院去进一步检查转氨酶为什么升高。转氨酶升高的病理性的原因,包括有病毒、酒精、脂肪、药物、自身免疫紊乱等原因。这里最常见的还是病毒性肝炎,像慢性乙肝、慢性丙肝,这些病人可以表现为转氨酶的升高。在治疗的时候,除了要降酶之外,还要积极的抗病毒治疗。如果经过检查,排除了乙肝、丙肝这些病毒性肝炎,还要仔细询问饮酒史,是不是酒精造成的转氨酶高。如果饮酒量过大或者时间比较长,需要严格的戒酒,护肝治疗,直到转氨酶降到正常。此外,服用一些伤肝的药物,也可以引起转氨酶升高。所以仔细询问用药史,如果发现有可疑的药物,要求要暂停这些可疑伤肝的药品,同时给与温和的护肝药物治疗,直到转氨酶恢复正常。
语音时长 02:12

2021-11-05

79337次收听

哪些因素导致转氨酶升高
导致转氨酶高的因素,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因素多见于熬夜、过度劳累,转氨酶可能比正常值升高一点点,但是很少超过正常上限的两倍。病理性的转氨酶升高原因就很多了,首先要高度考虑肝脏疾病,这是最常见的一大类病因,像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损伤、脂肪性肝病、药物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这些病因都可以导致转氨酶的升高。所以,转氨酶升高的病人,第一,可能就要去肝病科,去进行病毒筛查,在筛查病毒的时候也一定别忘了,除了甲、乙、丙、丁、戊,这五种病毒性肝炎之外,还有一些少见的,像EB病毒、巨细胞病毒也应该进行筛查。同时也要仔细询问病人的饮酒史,是否达到了酒精性肝损伤的量。此外,还需要做肝胆超声,排查一下有没有脂肪肝的问题,因脂肪堆积在肝脏,也有可能出现转氨酶升高。另外,还要询问病人,最近3个月有没有用药,使一些中药、西药、保健品,都有可能在体质特殊的人身上,出现药物性肝损伤。此外,如果是一个中年女性,出现了转氨酶升高,还要警惕有没有自身免疫性肝病,这时候需要筛查自身抗体。如果按照病毒、酒精、脂肪、药物、自免五个方面都检查完了一遍,还没有找到转氨酶升高的原因。那可能需要考虑肝穿刺活检,通过肝穿刺,能够发现一些比较少见的,或者比较罕见的一些疾病,像威尔森病,或者血色病,这些都是遗传代谢的一些疾病,这个是肝脏方面转氨酶升高的原因。此外,心肌炎,也有可能会引起转氨酶升高,所以如果肝病的原因查完了,没有找到,下一步就要到心内科,去进一步进行相应的检查。
语音时长 02:25

2021-11-05

73161次收听

病毒性肝炎是如何进行分期的
根据病毒性肝炎病程进展,临床上把病毒性肝炎分三个阶段,患病初期是黄疸前期,无黄疸症状;病情进一步发展进入黄疸期,黄疸症状明显;积极治疗后症状消失,进入恢复期。
病毒性肝炎会复发吗
病毒性肝炎会复发。患病毒性肝炎,没得到彻底治疗或治好后没注意保养,复发率明显提高。如治好后喝酒、暴饮暴食、过度劳累或滥用药物等,会加大病毒性肝炎复发率。
02:38
病毒性肝炎怎么确诊
病毒性肝炎一共分为五个型别,甲肝、戊肝、乙肝、丙肝、丁肝。常见症状主要是乏力、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患者出现皮肤黄染,小便颜色为黄色甚至浓茶色。血液检查,主要是通过抽血观察病毒在血液里的表现。比如甲型肝炎,甲肝的IgM是阳性提示病毒是近期感染;戊型肝炎和甲型肝炎相似,血清里的IgM是阳性。乙肝和丙肝,要查病毒抗体、病毒定量检查。所谓病毒的定量指的是乙肝和丙肝病毒在血液里的复制程度、核酸表现来确诊乙肝和丙肝的问题。对于丙型肝炎的确诊抗体低,需要进一步进行核酸的检查。
02:26
病毒性肝炎有哪些并发症
病毒性肝炎如果早期没有得到合适的治疗和恢复,有可能会进展到肝功能衰竭的阶段。肝功能衰竭,往往会引起很多方面的并发症。比如有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腹胀、腹水的问题,甚至于有的患者因为肝功能的严重衰竭,会导致肝脏对于体内毒素水平的清除异常,而影响了脑神经的功能障碍,引起肝性脑病的问题。也有的患者有可能会出现由于肝脏的严重损伤,生产凝血因子能力的下降,而导致了凝血功能的障碍,导致消化道出血这样的并发症。所以对于病毒性肝炎来讲,出现并发症往往是一个发展到很严重阶段的事情。
病毒性肝炎怎么传染的
病毒性肝炎具有较高传染可能性,主要会通过消化道方式进行传播,其中甲肝或者戊肝可经口传播。而血液传播在临床方面也比较多见,在进行血液透析或者输血治疗时可发生感染。除此之外,还会发生母婴垂直传播,或者可因为性接触和日常密切切除等途径传染。
病毒性肝炎能吃什么
病毒性肝炎患者可以适量的吃些苦瓜,苦瓜当中的活性蛋白可以抗癌,防止病毒性肝炎发展成肝癌。再就是可以适量的吃些柑橘,柑橘能够帮助肝脏解毒,有助于病情恢复。除此之外,如果患上了病毒性肝炎,还可以适量的直接甲鱼、猕猴桃、西红柿以及蘑菇等食物。
病毒性肝炎是什么
病毒性肝炎,其实是法定的乙类的传染病,它特指五种类型包括: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和戊型肝炎,也就是我们说的甲乙丙丁戊,这五种肝炎病毒引起的肝细胞炎症损伤我们把它总称为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的定义:甲、乙、丙、丁、戊,这五种肝炎病毒引起的肝细胞炎症损伤就是病毒性肝炎,属于法定乙类传染病。一旦诊断是病毒性肝炎,按要求是要上报传染病卡的。但这五种肝炎又有区别。这五种肝炎里边甲型肝炎、戊型肝炎,他们经常划在一起,我们一起讲课。这两种是急性肝炎,很少转成慢性,一般不会慢性化,而且这两种都是通过消化道传播的,所以我们把它们称之为急性的肝炎。另外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比较相似,因为他们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出现慢性的可能性,那么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危害就比较大了。因为慢性乙肝、慢性丙肝如果不经过及时的治疗,也没有对病情加以关注,平常健康的习惯也没有养成的话,那有可能会进展到肝纤维化、肝硬化,有一部分进展到肝癌的这个阶段。病毒性肝炎的区别:甲型和戊型肝炎是急性肝炎,很少慢性化;乙型和丙型肝炎容易慢性化,不及时治疗危害比较大。那么还有一种丁型肝炎,大家可能很少听说。其实丁型肝炎在我们临床当中也是非常非常少见的,丁型肝炎病毒是一个缺陷病毒,这个人体只有先感染了乙肝才会再感染丁肝。所以如果没有得乙肝也就不会得丁肝了,而乙肝的基础上再一个丁肝病毒,这个概率也是非常非常低的。所以这五种病毒性肝炎里边,大家关注的甲型和戊型,是病从口入的急性黄疸型肝炎为主;而乙肝和丙肝,他们比较容易慢性化,需要及时的进行抗病毒治疗。
语音时长 01:45

2020-03-10

56964次收听

病毒性肝炎怎么调理
病毒性肝炎的病人应该怎样调理,其实是要根据不同的类型来进行判断的。因为病毒性肝炎其实分为五种,病毒性肝炎是法定的乙类传染病,它是由甲、乙、丙、丁、戊五种肝炎病毒引起的肝细胞炎症损伤。病毒性肝炎定义:病毒性肝炎是法定的乙类传染病,由甲、乙、丙、丁、戊五种肝炎病毒引起的肝细胞炎症损伤。如果说是甲肝或者是戊肝,通常表现为急性发病的形式,病人会觉得症状很重,吃不下东西,频繁的恶心呕吐,厌油,全身没力气,而且小便黄象浓茶色,还会有眼黄、尿黄的现象。那这个时候我们要调理,生活当中的注意事项一定是严格卧床休息,减少活动,让全身的这个能量都用于肝细胞的修复,同时在饮食上要清淡低脂饮食。因为这个时候再给大鱼大肉,第一吃不进去,第二反倒会增加肝脏的负担,不利于肝脏炎症的修复。那么这是急性肝炎甲肝和戊肝要注意的事项。那如果说是一个慢性乙肝或者是慢性丙肝,那么我们因为这些病人会慢慢进展到肝纤维化、肝硬化、肝肿瘤,是一个长期的慢性的过程。所以他们在生活当中的注意事项如何调理呢,更重要的是日常生活习惯,尤其是要注意千万不能喝酒,酒精跟病毒会有一个协同的作用。乙肝加酒精肝或者丙肝加酒精肝比起单纯的乙肝,将来进展到肝硬化肝肿瘤的这个概率会大大地提升。所以它会加速病情的进展,所以慢乙肝、慢丙肝的病人一定是要求不能喝酒的。另外还不要熬夜,经常熬夜会导致免疫力的下降,病情的进展。还有就是注意不要乱吃一些可疑的伤肝的药品,伤肝的药品甚至是保健品。病毒性肝炎的日常调理:1、卧床休息,减少活动;2、清淡低脂饮食;3、不能喝酒;4、不能熬夜;5、不乱吃伤肝药品保健品。还有要主动的到医院去定期检查,因为他们的症状比较轻微,不到医院主动的检查可能漏掉一些病情的这个早期判断的机会。
语音时长 02:09

2020-03-10

60082次收听

02:53
病毒性肝炎吃什么药好
病毒性肝炎属于法定乙类传染病,包括了甲乙丙丁戊这五种类型,不同的类型使用的药物治疗不一样。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常用甘草酸抗炎,谷胱甘肽保肝等。慢性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常用水飞蓟类、甘草酸类、双环醇类的药物等。1、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是通过消化道传播的疾病,属于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急症状重,多数患者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显着升高到1000多、2000多,因此建议住院输液治疗,同时卧床休息,清淡饮食,采取必要的肠道隔离措施。2、慢性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转氨酶升高幅度相对小,呈慢性进展性发病经过。建议口服保肝降酶的药物治疗,同时积极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才能有效控制病情进展。
02:53
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病毒性肝炎,主要分为消化道传播、体液传播、性接触传播和母婴垂直传播。病毒性肝炎包括甲乙丙丁戊五种类型,是法定的乙类传染病,不同类型的病毒性肝炎传播途径也是不一样的。1、甲肝和戊肝是经消化道传播。甲型肝炎病毒或者戊型肝炎病毒感染了食物、水源后,病毒没有被彻底杀死随着食物进入胃肠道,到了肝脏以后引起急性肝细胞损伤,引发急性黄疸型肝炎。2、乙肝丙肝和丁肝,分别是体液传播、性接触传播和母婴垂直传播。体液传播主要是血液传播,发生在输血或血制品的过程中,另外溅到血液的操作过程也可能被感染。乙肝和丙肝还会经性接触传播。母婴垂直传播多发生在乙肝中。
02:51
病毒性肝炎是什么意思
病毒性肝炎是甲乙丙丁戊五种肝炎病毒引起的肝细胞炎症损伤,是法定的乙类传染病。不同类型的肝炎临床症状特点不一样。1、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来得急症状重,患者突然出现恶心呕吐,全身乏力、小便发黄等症状,但是在临床上积极对症进行治疗一个月左右可以治愈,不会转为慢性肝炎。2、乙肝和丙肝多会慢性发病,被称之为沉默的疾病,临床症状相对比较轻,没有特异性,疾病早期容易被忽略。多出现轻微乏力症状,不爱动,吃东西不消化、没胃口,吃饭后上腹胀堵不消化,也会出现小便轻微发黄。临床上对于慢乙肝、慢丙肝是根据他们的临床检测结果来判断病情,而症状往往是次要的。
病毒性肝炎的症状
病毒性肝炎患者主要会出现厌食,呕吐,浑身无力,以及下肢浮肿等症状,此外,患者的身上还会出现黄疸,而且患者的精神,也会出现一些异常的症状,如果患者患上的是慢性肝炎,患者就会出现比较明显的肝炎症状,比如说浑身无力,食欲不振等。
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
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有消化道传播,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病毒性肝炎常见包括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都是通过消化道传播,一般是吃了带病毒的食物,而这些食物最常见是水产品,比如说鱼、虾、螺类、毛蚶,如果水源被污染了,直接喝这些水,也可能感染甲肝和戊肝,简单来说就是消化道传播。感染了甲肝和戊肝的患者,他的粪便中可以带病毒,他的粪便如果再污染了其他的水源或者是其他的食物,比如家庭内,大便以后没有严格的洗手,可能感染者的手上带病毒,在加工食物的时候就可能传染给家人。另外乙肝和丙肝可以通过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在国,乙肝主要通过母婴传播,在成年人里边会有通过性途径传播。乙肝和丙肝都有血液传播,但是这些年来对血液制品,还有卫生的一次性耗材严格管理,通过血液途径感染的已经非常非常少见。丙肝在个别情况下,会有通过纹身、打耳洞感染的可能。
语音时长 01:41

2018-09-14

53665次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