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是如何形成的
心脏骤停通常由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电解质紊乱、心肌病、药物中毒等原因引起,表现为突发意识丧失、呼吸停止、脉搏消失等症状。可通过心肺复苏、电除颤、药物治疗、病因治疗、植入式除颤器等方式干预。
1、心肌缺血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时,心肌供血不足可能引发心室颤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伴随胸骨后压榨性疼痛,需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或使用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长期控制可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片、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
2、心律失常
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会使心脏失去有效泵血功能。遗传性长QT综合征患者易出现尖端扭转型室速,表现为突发晕厥。可静脉注射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必要时使用体外自动除颤器。预防性用药包括盐酸普罗帕酮片。
3、电解质紊乱
严重低钾血症时心肌细胞膜电位异常,可能诱发室性早搏。长期服用呋塞米片利尿剂者需监测血钾,及时补充氯化钾缓释片。伴随肌无力症状时应立即就医。
4、心肌病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脏扩大收缩无力,易发生恶性心律失常。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可服用盐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改善心功能。终末期需考虑心脏移植。
5、药物中毒
洋地黄类药物过量会抑制钠钾泵功能,引发室性心动过速。中毒患者出现黄视症、恶心呕吐时需停用地高辛片,使用地高辛特异性抗体片段注射液解毒。
预防心脏骤停需定期进行心电图和心肌酶检查,高血压患者应每日监测血压。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进行快走或游泳等有氧运动。戒烟限酒,避免情绪激动。存在冠心病高危因素者需随身携带硝酸甘油喷雾剂,家属应学习心肺复苏术操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