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降结肠息肉是不是癌变

58440次浏览

结肠息肉不是癌变,而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根据病理分析可以将其分为: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也被认为是一种特殊的癌前病变,处理不当可能引发癌症。降结肠息肉形成一般与慢性炎症刺激、饮食不当或长期缺乏运动等因素有关。

如果结肠蠕动过慢或存在结肠积气影响到结肠正常功能,结肠部位可能会出现息肉。尤其是降结肠息肉发病率较高。而很多息肉性疾病会导致局部出现癌变,这让很多患者颇为担心,不知该如何应对该种疾病而过度紧张或焦虑。那么,结肠息肉是不是癌变?
  一、降结肠息肉是不是癌变
  降结肠息肉不是癌变,而是属于一种良性肿瘤。按照病理学分析,可将结降结肠息肉分为:炎性息肉、增生息息肉、腺瘤性息肉。而腺瘤性息肉癌变几率较高,所以降结肠息肉也被认为属于一种特殊的癌前病变,如果处理不当会引发癌症。但是在发现降结肠息肉时,及时采取切除手术,可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癌变几率较低。
  二、降结肠息肉是怎么形成的
  1.慢性炎症刺激
  结肠等部位若是受到长期受到慢性炎症刺激会影响到肠腔正常功能,易引起局部出现炎症性病变,在长期炎症刺激下结肠降结肠等部位会出现较小的息肉性组织。由慢性炎症刺激引起的降结肠息肉更为常见,占到总发病率35~40%左右。
  2.饮食不当
  饮食不规律、经常性暴饮暴食,或者在饮食上长期摄入高脂肪,高动物蛋白以及煎炸类的食物会影响到肠道正常功能,被认为是诱发降结肠息肉主要病因。
  3.缺乏运动
  有些白领人士或者其他由于工作性质,长期久坐者缺乏运动,肠道蠕动过慢,肠道对于食物的消化能力也会不断下降。当肠腔内由于肠腔蠕动过慢,会导致大量食物滞留,也会导致这样结肠息肉发生。
  降结肠息肉在发病早期无明显性症状表现,大多数患者确诊疾病是通过结肠镜检查发现。而对于多发性肌肉或息肉较大者会有明显的腹痛,若是合并其他感染性症状,则会出现腹泻、便血等症状。

相关推荐

结肠息肉必须要手术吗
结肠息肉不一定非要手术。结肠息肉的话有很多种类型,主要的病理类型就包括有炎症性息肉,增生性息肉,腺瘤样息肉,还有错构瘤样息肉。对于炎症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癌变风险是相对来说比较低的如果是发现了数量较小,数量较少,体积又较小的一些炎症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可以定期的监测结肠镜,关注一个变化,暂时不需要任何的一个处理对于腺瘤样息肉的话,考虑对于腺瘤样息肉和锯齿样息肉的话,如果是这种类型的,是有一定的癌变风险的,还是需要积极地进行一个手术的治疗,可以选择结肠镜下的一个切除术,包括这种结肠镜下的一个粘膜的切除术或者是粘膜剥离术来去这样来去进行一个有效的一个治疗。因为结肠息肉的话,目前发病的原因还不是特别的明确,可能会有跟个人的体质有很大的关系,有一定的复发的风险,所以在结肠息肉切除术术后之后,还要定期的监测结肠镜的变化。
语音时长 01:13

2021-12-30

75728次收听

02:45
乙状结肠息肉0.3x0.4怎么回事
如果出现乙状结肠息肉0.3x0.4cm的字样,说明息肉的位置在结肠的乙状结肠处,其大小为0.3x0.4cm。一般情况下,单发的乙状结肠息肉良性可能性特别大,但如果是密集的乙状结肠息肉,很有可能属于癌变。如果乙状结肠息肉出现便血或疼痛的症状,应该手术治疗,可以通过肠镜下息肉切除术,切除息肉之后可以做病理检查,看一下是否有肿瘤的可能性。在手术之后需要注意避免,吃难以消化的食物,以免对伤口恢复造成影响。乙状结肠息肉0.3x0.4cm,说明息肉不大,一般是良性的,一定要进行病理的检查。
02:07
绒毛状管状腺瘤是癌吗
绒毛状管状腺瘤并不属于癌症,但是一旦出现还是有一定癌变可能性的。在临床上,如果发现直肠上生长了这种绒毛状管状腺瘤,并且绒毛状管状腺瘤,的体积比较大,绒毛结构非常多,的异型也非常明显,这时就要引起高度重视,表明了这种癌变几率是非常大的。这时就建议患者一定要尽早进行镜下切除,就可以在早期就解除了癌变的隐患,在术后要进行一个密切的随诊,及时找医生进行肠镜复查,来预防肿瘤的复发和进展。
大便次数多肛门坠胀感是咋回事
有的人肛门经常有坠胀,说肛门特别的不舒服,站在那儿就觉着往下坠、疼,也不是特别疼,就是坠得难受、不舒服。也有的人说排便了以后会减轻,但是有可能一天要排两、三次便,甚至于更多。我们认为如果岁数在50岁以上的,肛门有下坠感的,排便次数没有任何原因增多,就是没有吃不干净东西,是正常饮食,但是忽然从一次大便变成数次,甚至于更多,伴有肛门下坠感。这样的情况下,要考虑有没有长直肠肿物,甚至于结肠肿物。如果遇到这种情况,首先要到医院查一下,看看肛管还有肛门长没长肿物,如果长了,要及时治疗。
语音时长 01:15

2021-07-09

97317次收听

02:00
结肠息肉切除后需要复查吗
结肠息肉切除术后是需要定期复查的。结肠息肉的病理类型很多,包括炎症型息肉,增生型息肉,错构流量息肉,腺瘤样息肉。其中前三者的癌变风险比较低,腺瘤样息肉有一定的癌变风险,95%的结肠癌来源于腺瘤样息肉。炎症型息肉和增生型息肉需要定期的复查结肠镜,但复查时间长于术后的切除时间,低级别管状腺瘤的结肠息肉患者,建议每一到两年复查结肠镜;高级别腺瘤有早期癌变风险的息肉,需要更加密切的监测。
肠息肉怎么治疗
当前肠息肉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微创内窥镜手术。切除息肉后,将对其进行病理检查,病理检查将确定术后治疗策略是否有任何变化。肠息肉用于通过非常小的外科手术器械从肠腔内部切开肠息肉,因此伤口通常很小,并且不会在身体表面留下任何伤口,愈合也非常快。但是手术后,患者仍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并住院观察手术后的并发症。这些并发症中最常见的是出血和穿孔。另一部分可能因感染而变得复杂。但是,只要患者完全遵守医生的住院观察说明,发生的可能性就很小。一旦发生并发症,将采取下一步措施,因此患者应该放松并不要错过最好的治疗机会。
语音时长 01:07

2021-04-09

99211次收听

结肠息肉会癌变吗
结肠息肉有可能会癌变,但并不是绝对的。结肠出现息肉以后一般都要尽早的切除,而大部分的结肠息肉都存在癌变的可能,切除以后做病理上的检查,然后生活中注意护理,这样才有可能避免病情反复发作。结肠息肉是在肠道黏膜上出现的增生赘肉,每年定期检查肠道,发现息肉立刻切除,尤其是过了40岁以后身体免疫力越来越低,而肠道息肉的病变可能也变得很大。平时注意调理肠道健康,健康饮食,减少辛辣、油腻的食物,都可以护理肠道。
语音时长 01:02

2021-04-09

96627次收听

结肠息肉有什么症状
结肠息肉出现腹泻、腹痛、腹泻次数增多、便血、粘液大便等等,都是结肠息肉引起的症状。当然不代表有这些症状就一定是结肠息肉,这种情况也可能是因为肠道健康、肠胃健康引起的问题。一旦有这些症状就可以进行肠道的检查,来排除一下。如果是肠道息肉症状就要及时手术切除息肉,可以避免发生恶变的可能,在初期发现以后及时切除就可以预防息肉病变影响身体健康。平时饮食注意多吃容易消化的食物,避免吃一些麻辣刺激的食物影响肠道健康。
语音时长 01:00

2021-04-09

94677次收听

降结肠息肉有什么症状
降结肠息肉的症状表现包括便血、大便形状异常、大便习惯改变、腹痛、肠脱垂等。降结肠息肉对健康有很大危害,生活中发生以上症状的,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明确病情,再积极进行治疗。
结肠息肉严重吗
结肠息肉指结肠上皮增生性改变,一般不属于严重疾病,但有一定癌变风险,需引起患者的重视。
结肠息肉手术怎么做
结肠息肉手术的具体做法要看所选择的手术方式,它包括了活检钳除手术的做法以及圈套切除手术的做法,其中圈套切除手术的操作方法要看息肉的具体大小。结肠息肉还可以采用高频电刀切除手术来治疗,简单来说就是直接使用高频电刀离断息肉的根部。
02:39
结肠息肉严重吗
如果我们现在目前为止,发生了结肠息肉,确定有管状腺瘤的,甚至于有炎性息肉的,我们都主张半年或者一年复查一次肠镜。因为如果你大便要是有改变了,你可以随时去检查,我们尽量把癌症,甚至于不好的因素扼杀在摇篮之中。得了肿瘤也不是很可怕,因为息肉在长为肿瘤,大概可能也就有两三年到五年的期间,如果你能够按照医院每年做一次检查,而且你要保证心情愉悦,也没有什么可怕的。得了息肉你可以做治疗,做检查,给他都切出去就没有什么事了。现在的主张癌症都可以正常的细胞共存,就甭说那么小的息肉了,这么小的息肉如果早发现,早治疗也没有什么问题,所以不要特别的紧张,也不要特别的害怕。
02:41
结肠息肉注意什么
结肠息肉要心情好,尽量不要拉稀,也不要便秘,要合理的饮食,争取做到每天排便1到2次,或者是两天排便一次,注意定期复查。如果发现有结肠息肉了,一定要每年到医院做一次肠镜检查,如果不到一年有腹泻,便了,排便有浓血,要随时到医院去做检查。如果生气,要把气散出去,中医叫做气滞血瘀,血瘀时间长了,气行不了,血也行不了,就可能会长肿块。息肉不是癌症,是炎症,吃点肠道的消炎药即可。息肉有可能是腺瘤,腺瘤它长成癌,至少还要需要三五年的时间,你给它切除了,下次再复查也会好的。
结肠息肉的症状及危害
结肠息肉是一种非同小可的疾病,具有较为严重的危害性,较多的朋友受到了该病的困扰,对于肠道健康带来了严重的伤害,且会出现肠道疼痛的症状,为此朋友们要谨防该病的发生,普及该病的症状表现及相关危害,且要重视疾病的治疗工作,积极的治疗才能降低危害性。
结肠镜检查后应该怎么办
经结肠镜检查后可能会因空气积聚于大肠内而有腹痛、腹胀等不适,这时轻揉腹部帮助排气后,通常会在一小时內消失。如腹胀明显,应及时告诉医生或护士以便做相应的处理,检查后可以进普食或根据医嘱进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