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一下手足口病怎么办
手足口病可通过保持卫生、对症治疗、隔离防护、饮食调理、观察病情等方式治疗。手足口病通常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常见病原体包括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
1、保持卫生
手足口病患儿需加强手部清洁,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尤其在进食前和如厕后。患儿衣物、玩具等物品需定期消毒,可使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或擦拭。家长接触患儿前后也应洗手,避免交叉感染。家庭环境保持通风,减少病毒滞留。
2、对症治疗
手足口病若无并发症,通常以缓解症状为主。发热时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或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口腔疱疹疼痛可用康复新液含漱,皮肤疱疹可外涂炉甘石洗剂。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类药物,防止发生瑞氏综合征。
3、隔离防护
患儿需居家隔离至症状消失后7天,避免前往幼儿园或公共场所。家中若有其他儿童,应分开餐具和洗漱用品。患儿分泌物污染的纸巾需密封处理,粪便需用漂白粉消毒后再冲入下水道。隔离期间家长需每日监测体温和皮疹变化。
4、饮食调理
患儿口腔疱疹可能导致进食困难,建议食用温凉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藕粉、牛奶等。避免酸性、辛辣或坚硬食物刺激口腔黏膜。可少量多次补充水分,预防脱水。症状缓解后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保证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摄入。
5、观察病情
家长需密切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呼吸频率和肢体活动。若出现持续高热、嗜睡、呕吐、肢体抖动或呼吸急促等症状,提示可能发展为重症手足口病,需立即就医。重症病例可能出现脑炎、肺水肿等并发症,需住院接受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等治疗。
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家长应避免带儿童前往人群密集场所。日常注意培养儿童勤洗手习惯,不与他人共用毛巾等个人物品。患儿康复后仍可能携带病毒,需继续做好1-2周的卫生管理。托幼机构发现病例后,应对玩具、桌椅等进行终末消毒,并配合疾控部门开展晨检和缺勤追踪。保持适度运动与均衡饮食有助于增强儿童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相关推荐
02:32
02:20
02:36
01:39
01:32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科普文章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 1 手足口病不发烧严重吗是手足口病
- 2 手足口病是怎么引起的?
- 3 什么是手足口病
- 4 如何避免手足口病
- 5 手足口病注意什么
- 6 手足口病是如何引起的
- 7 手足口病如何引起的
- 8 手足口病是怎么引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