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权威问答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手足口病是怎么引起的
病情描述:
我女儿在幼儿园染上了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怎么引起的呢?
医生回答专区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 马晓斌 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手足口病可能由柯萨奇病毒A16型、肠道病毒71型等病原体感染引起,传播途径包括密切接触、飞沫传播及粪口传播,常见于5岁以下儿童。

    1. 病毒感染

    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是主要病原体,通过感染者呼吸道分泌物、疱疹液或粪便传播。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可遵医嘱使用干扰素喷雾剂、利巴韦林颗粒或清热解毒口服液。

    2. 接触传播

    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玩具、餐具等物品后未洗手,或与患儿密切接触导致感染。家长需每日消毒儿童用品,患儿隔离至症状消失后一周,可使用康复新液漱口或外涂炉甘石洗剂缓解症状。

    3. 免疫力低下

    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易感,常伴有发热、口腔溃疡等症状。建议家长保证患儿营养摄入,必要时补充维生素B族,遵医嘱使用免疫调节剂如匹多莫德口服液。

    4. 环境卫生差

    人群密集场所或卫生条件差的区域易暴发流行,病毒在湿热环境下存活时间长。集体机构需加强晨检和消毒,出现聚集病例应及时报告疾控部门。

    患儿饮食宜选择温凉流质食物,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出现持续高热或神经系统症状需立即就医。

相关文章
新冠厉害还是埃博拉厉害
从致死率方面来看,埃博拉比较厉害;但从传染率来看,新冠比较厉害。新冠病毒致死率大概是3%左右,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传播,埃博拉病毒主要是接触传播,致死率在50%-90%。目前全球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已经高达两千多万人,而埃博主要是地方性流行,并没有蔓延全球。
埃博拉出血热如何确诊
埃博拉出血热确诊可通过临床症状、一般检查和流行病学史进行诊断。 1.临床症状:埃博拉属于急性起病,发热迅速并发展为高热,头痛、肌肉疼痛、乏力、咽喉疼痛等症状,存在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皮疹等伴随症状。病程进入3-4天后可持续高热,感染中毒症状、消化道症状也会持续加重,伴有不同程度出血症状,如皮肤粘膜出血、咳血、便血、血尿等,部分患者存在意识障碍、多脏器受累和休克症状。 2.一般检查:埃博拉疾病可通过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检查、病毒抗原、核酸检测、病毒分离和特异性IgM抗体等相关检查明确诊断。 3.流行病学史:若来自疫区、21天内曾有疫区旅行史,或曾接触过来自疫区的发热者,以及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尸体、排泄物和被感染动物后,有明显发热症状,需多加警惕。
埃博拉出血热临床表现
埃博拉出血热,临床表现为发热、四肢疲劳、咽喉疼痛、头痛、消化系统不适、肝肾功能受损以及多脏器出血症状。 埃博拉病毒属于急性传染性疾病,潜伏期为2-21天,一般为8-10天,潜伏期内无传染性。早期起病较急,患者会有明显发热症状,并快速进展为高热,伴有疲劳、肌肉疼痛、咽喉疼痛、头痛等非特异性症状。 病程3-4天进入极期后,患者会发生持续高热,或出现头痛、弥漫性腹痛、腹泻、皮疹、肝肾功能受损等表现,部分患者会伴有牙龈出血、注射或静脉穿刺部位出血、便血、血尿等多部位出血表现。重症患者可出现神志改变,如嗜睡、谵妄等。
埃博拉病毒主要传染源是什么
埃博拉病毒主要传染源并不明确,但其主要传播途径为直接接触及间接接触感染者体液引起。 经大量研究,目前尚未找到埃博拉病毒滋生源头,其传染源则是通过与患者体液直接接触,或与患者皮肤、器官、粘膜等部位接触而传染,比如接触感染者体液,包括分泌物、尿液、唾液、眼泪、粪便和乳汁。 埃博拉病毒潜伏期为2-21天,一般发病只需5-10天,发病早期临床表现为发热,随病情发展可转变为高热,并伴有恶心、呕吐、腹痛等消化系统不适症状,以及肝肾功能损伤和多部位出血症状,如咳血、便血、尿血等。
埃博拉病毒蚊子可以传播吗
埃博拉病毒蚊子的传播性较小,主要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者体液、分泌物、乳汁和生活用品来传播。 埃博拉病毒并不会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因蚊子所吸收的血液所含病毒量较少,且病毒进入蚊虫体内可被降解,不足以达到传播的效果。 埃博拉病毒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生活物品接触传播、体液传播和母婴垂直传播,比如接触感染者的体液、分泌物、精液和生活用品等方式感染,或通过母婴乳汁喂养或生产造成垂直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