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质瘤的护理不可大意
胶质瘤患者需严格遵循专业护理方案,护理措施主要包括术后伤口管理、症状监测、药物规范使用、营养支持和心理干预。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原发性肿瘤,其护理需结合肿瘤分级、治疗阶段及个体差异综合制定。
1、术后伤口管理
开颅手术后需保持伤口清洁干燥,每日观察敷料有无渗血渗液。术后1-3天避免伤口沾水,拆线前使用医用消毒液定期护理。若出现红肿热痛或异常分泌物,可能提示感染,需立即联系主刀医生处理。术后2周内避免抓挠伤口,睡眠时采用健侧卧位减少局部压迫。
2、症状监测
每日记录头痛程度、呕吐频率及肢体活动情况,癫痫患者需备注发作持续时间。警惕喷射性呕吐、视物模糊或嗜睡等颅高压表现。使用标准化量表评估认知功能与肌力变化,发现性格改变或语言障碍可能提示肿瘤进展,应及时复查头部影像学检查。
3、药物规范使用
严格遵医嘱服用抗癫痫药物如左乙拉西坦片、丙戊酸钠缓释片,不得擅自调整剂量。化疗期间需按时使用止吐药阿瑞匹坦胶囊,同步监测血常规。糖皮质激素应在早晨顿服,长期使用者需补钙并观察胃部不适症状。所有药物不良反应需在24小时内反馈给主治医师。
4、营养支持
吞咽困难者采用稠粥、果泥等糊状食物,进食时保持坐位防误吸。放疗期间每日补充优质蛋白如蒸蛋羹、鱼肉泥,限制腌制食品摄入。便秘患者可增加火龙果、燕麦等膳食纤维,腹泻期选择低渣营养粉。营养师建议每日分5-6餐,总热量维持在25-30千卡/公斤体重。
5、心理干预
采用认知行为疗法缓解焦虑抑郁情绪,家属需学习非语言沟通技巧。参与病友互助小组可改善社会隔离感,音乐疗法有助于稳定自主神经功能。对儿童患者可通过游戏治疗表达恐惧,临终阶段需提供尊严疗法和疼痛管理。建议每2周进行心理量表评估,必要时转介精神科会诊。
胶质瘤护理需建立多学科协作体系,家属应掌握基本生命体征测量技术和急救措施。康复期坚持低强度有氧运动如床边脚踏车训练,避免剧烈头部晃动。定期随访应包括增强核磁共振和神经功能评估,治疗间隙期可尝试中医针灸改善肢体麻木。注意保持居住环境无障碍改造,预防跌倒等意外事件发生。所有护理措施实施前均需与医疗团队充分沟通,不可依赖非专业渠道获取的护理信息。
相关推荐
02:08
02:19
02:04
02: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