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糜烂症状有哪些
食道糜烂主要表现为胸骨后疼痛、吞咽困难、反酸烧心等症状,可能与胃食管反流病、药物刺激、感染等因素有关。
1、胸骨后疼痛
胸骨后疼痛是食道糜烂的常见症状,疼痛多为烧灼样或针刺样,进食后可能加重。胃酸反流刺激食道黏膜是主要诱因,长期吸烟饮酒可能加重症状。建议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铝碳酸镁咀嚼片、雷贝拉唑钠肠溶片等药物保护黏膜。
2、吞咽困难
食道糜烂可能导致吞咽时异物感或梗阻感,严重时影响进食。炎症水肿或溃疡形成会造成食道狭窄,长期反流可能引发巴雷特食管。需通过胃镜检查明确程度,可配合硫糖铝混悬凝胶、奥美拉唑镁肠溶片等药物治疗。
3、反酸烧心
胃内容物反流至食道引发烧灼感,平卧时症状明显。贲门松弛或胃内压增高是常见原因,肥胖人群更易发生。建议睡前3小时禁食,抬高床头15-20厘米,可选用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法莫替丁片等促动力药和抑酸剂。
4、恶心呕吐
食道黏膜损伤可能刺激迷走神经引发恶心,严重糜烂时可呕吐带血丝内容物。需警惕消化道出血风险,避免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呕吐频繁者可短期使用盐酸昂丹司琼片,同时补充电解质溶液防止脱水。
5、上腹饱胀
食道炎症可能影响胃排空功能,表现为餐后上腹压迫感。合并胃炎时症状更明显,需少量多餐饮食。可配合复方消化酶胶囊、马来酸曲美布汀片等药物改善消化功能,必要时行幽门螺杆菌检测。
食道糜烂患者应保持规律饮食,避免咖啡、浓茶、巧克力等降低食道括约肌压力的食物。睡眠时采用左侧卧位减少反流,体重超标者需逐步减重。症状持续超过2周或出现呕血、黑便时须立即就医,内镜检查可准确评估黏膜损伤程度,长期未愈的糜烂可能增加食道癌变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