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败血症怎么检查
新生儿败血症主要通过血培养、C反应蛋白检测、降钙素原检测、血常规检查和脑脊液检查等方式诊断。新生儿败血症是细菌侵入血液循环并繁殖引起的全身感染,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血培养
血培养是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金标准,通过抽取外周静脉血或动脉血进行细菌培养,可明确致病菌种类。标本需在抗生素使用前采集,采血量需达到1-2毫升以提高阳性率。血培养阳性结果结合临床表现可确诊,但阴性结果不能完全排除感染。
2、C反应蛋白检测
C反应蛋白是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感染后6-8小时开始升高,24-48小时达高峰。新生儿败血症时CRP水平常超过8毫克/升,动态监测有助于评估治疗效果。需注意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可能出现假阴性。
3、降钙素原检测
降钙素原在细菌感染后2-4小时即可升高,比CRP更早反映感染状态。PCT超过0.5纳克/毫升提示细菌感染可能,超过2纳克/毫升时败血症概率显著增加。该指标特异性较高,但局部感染或出生窒息可能干扰结果。
4、血常规检查
血常规可发现白细胞计数异常,新生儿败血症可能出现白细胞减少或增多,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血小板减少等表现。需结合日龄参考值判断,出生12小时内白细胞计数可能受母体因素影响。
5、脑脊液检查
当怀疑合并化脓性脑膜炎时需进行腰椎穿刺,检查脑脊液常规、生化及培养。典型表现为白细胞增多、蛋白升高、糖降低。该检查为有创操作,需严格掌握适应症,操作前需评估凝血功能。
新生儿败血症起病隐匿且进展迅速,家长发现患儿出现发热或体温不升、喂养困难、反应差、皮肤苍白或发花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检查期间需保持患儿温暖,避免频繁搬动,遵医嘱暂禁食。确诊后需严格按疗程使用抗生素,定期复查炎症指标,加强皮肤脐部护理,提倡母乳喂养以增强免疫力。
相关推荐
03:09
01:53
02:19
01:44
01: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