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糖尿病患者不能限制饮水

59939次浏览

糖尿病患者一般不能限制饮水。适当饮水有助于维持血糖稳定和预防脱水,但需根据个体情况调整。

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时,身体会通过排尿排出多余糖分,导致尿量增加和水分流失。若限制饮水可能引发血液浓缩,加重高渗状态,甚至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昏迷。多数情况下每日饮水量应保持在1500-2000毫升,排尿量增多时需同步增加饮水量。饮水可选择白开水、淡茶水等无糖饮品,分次少量饮用更利于吸收。

合并严重肾功能不全或心力衰竭的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控制饮水量。这类特殊情况需严格监测24小时出入量,避免加重心脏或肾脏负担。但此类患者仍需保证基础生理需水量,完全禁水可能造成电解质紊乱

糖尿病患者日常应养成定时饮水的习惯,避免等到口渴才喝水。监测血糖变化和尿量可作为调整饮水量的参考指标。若出现多饮多尿症状加重或水肿等情况,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同时需注意饮水温度适宜,避免过冷刺激胃肠。

相关推荐

糖尿病的危害有哪些
糖尿病不及时治疗的话,对人体危害极大,它很有可能会造成严重的血管病变。还有一些患者,会出现周围神经病变,肢体会麻木。心脏神经病变和糖尿病足,也是糖尿病的两大危害。得了这种病要定期监测血糖,平时要高纤维饮食,患病后最好选择少食多餐的饮食方式。
糖尿病患者运动的好处有什么
生命在于运动,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运动不仅可以改善睡眠、增强体力,还可以控制病情,延缓疾病的发生。其主要作用包括降血糖、降血脂和血压、减轻体重、有助于心理健康。
02:20
津力达颗粒能治疗血糖高吗
津力达颗粒可以治疗血糖高,适用于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证,因血糖升高出现口渴多饮、消谷易饥、尿多、自汗盗汗、乏力、便秘等症状的患者。引起血糖高的原因较多,包括一次性食用过多含糖食物、剧烈运动等生理因素,该因素引起的暂时性血糖偏高,一般无需用药,可以通过日常生活调理使血糖恢复正常。对于2型糖尿病引起的血糖高,需及时用药治疗,而津力达颗粒是从脾论治的创新中成药,作为《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2022)》推荐用药,具有益气养阴、健脾运津的功效,能够帮助患者控制血糖、缓解症状。研究表明,津力达颗粒具有独有的调糖机制,既能够调节胰岛素分泌,进而保护胰岛β细胞、改善胰岛素抵抗;还能调节血脂成分和脂肪细胞结构,达到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的效果。此外,津力达颗粒还能通过调节脂肪细胞结构,激活棕色脂肪和米色脂肪活性,减少脂肪的储备,帮助患者有效控制体重。如果糖尿病患者已经在使用盐酸二甲双胍片、阿卡波糖片等降糖的西药,可以联用津力达颗粒,能进一步稳定血糖水平,不会引发低血糖;同时有效改善口干、口渴、乏力、便秘等症状。在控制血糖期间,患者需减少糖分的摄入量,选择低脂、低糖、清淡的食物;保证充足睡眠,定期监测血糖等指标。
糖尿病人吃饭四大误区
糖尿病患者常见的饮食误区主要有忽视主食控制、过度限制脂肪摄入、盲目依赖无糖食品、错误理解水果禁忌。科学饮食管理需结合个体化血糖监测与营养均衡原则。
血糖11.9是糖尿病吗
血糖11.9mmol/L不一定是糖尿病,也可能是生理现象,需集合病史、临床症状及相关检查结果才能判断。判断血糖11.9mmol/L是不是糖尿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不能一概而论。如果血糖11.9mmol/L是注射葡萄糖或肾上腺素等药物造成的,属于是生理性升高,并不是糖尿病,通常情况下,短时间内可自行逐渐恢复正常。但是,如果血糖长期处于11.9mmol/L,且排除是生理因素所导致的,不论血糖11.9mmol/L是空腹、餐后还是随机血糖,需高度怀疑是糖尿病,一般早期的时候没有表现,主要是依靠检测血糖而发现,随着病情发展会出现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等三多一少的症状。针对血糖异常升高的患者,需要做进一步的相关检查,明确病因,配合医生积极治疗。
语音时长 01:21

2022-06-09

16503次收听

尿常规蛋白质2+提示什么情况
在尿常规检查里面有一项,就是尿蛋白检查。尿蛋白无论是一个加号、两个加号还是三个加号,都是提示肾的损害的可能性。肾损害发生的原因也很多,包括一过性的肾损害和持续性的肾损害。有一些女性,比如在怀孕期间出现尿蛋白阳性,属于一过性的,在生产完成之后,复查尿常规才会转为正常,尿蛋白也会转为阴性。那么对于肾脏的本身的损害,比较常见的就是肾小球肾炎和肾病综合征等等。出现这种情况,要进行相应的肾损害的标志物的检查,以及二十四小时尿蛋白的检查,甚至必要时候还要进行肾脏的穿刺,来明确它的病理类型,进行一个相应的治疗。有些很轻的肾损害是无需治疗的,由于它排出的蛋白质非常少,对身体不造成太大的危害。同时,对于肾损害还有一些由于全身性疾病引起的,包括糖尿病、长期高血压、肾动脉狭窄、长期的高尿酸血症这些疾病都可以影响到肾脏的功能,出现肾的功能损害,会影响出现尿液中的蛋白质增加。另外一些肾后性疾病,比如说长期肾盂肾炎、长期的肾结石,以及肾巨大结石合并感染,这些情况也会出现尿常规白细胞增加。所以说单纯的尿常规白细胞两个加号,一定要高度重视,一是要明确是由于肾本身的原因引起来的,还是由于肾后性的原因引起来的,还是由于肾前性因素。把原发病控制好,同时要定期复查尿常规。肾脏功能正常了,尿常规恢复正常了,那么肾脏功能也能保证持续的有很好的功能。
语音时长 02:35

2021-10-15

55942次收听

03:08
血糖6.7能恢复正常吗
血糖6.7mmol/L如果是空腹血糖,称之为空腹高血糖。对于正常人,空腹血糖是3.9mmol/L-6.1mmol/L,诊断糖尿病是大于等于7mmol/L。而6.1mmol/L-7mmol/L之间,称为空腹高血糖。如果是糖尿病,应给与相应治疗。如果不是,建议大家严格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如果是餐后血糖,则在正常范围。所以,对于患者6.7mmol/L血糖要区分空腹还是餐后。如果是空腹,则应该在专业的医生指导下,积极的给与相应的治疗指导措施,比如严格饮食控制、增加运动等。
03:24
为什么吃了饭一会就饿了
吃了饭一会就饿了,最常见的一个原因,我们得需要考虑有没有代谢或者是动力性的疾病,比如代谢的疾病,最常见的包括糖尿病,是需要警惕的第一个疾病。第二个疾病就是全身能量高代谢的状况,最常见就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亢进也是这样,吃了饭之后很快就饿。所以在日常生活当中,最常见的疾病就是糖尿病或者是甲状腺功能亢进代谢的状况。另外这些情况如果都没有的话,就得需要考虑一下是不是饮食结构不够合理,或者是不是体力消耗过大导致的。建议先排除一下器质性的疾病,尤其是糖尿病和甲状腺功能亢进。
02:11
血糖空腹10.4有危险吗
空腹血糖10.4mmol/L已经是比较高了,但是短期之内的危险性还不是太大。但是空腹血糖大于10.4mmol/L,对健康是有很大的危害,这就是危险的信号了。糖尿病时间长了会出现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引起失明,糖尿病的肾病引起肾功能不全,糖尿病的神经病变会引起疼痛,甚至于糖尿病足,这是跟糖尿病血糖相关的并发症。另外,容易有心脑血管病变,如冠心病、脑血管病。所以,对这种情况一定要进行积极的干预、治疗,使血糖尽快达标。
胰岛素缺乏的临床表现
胰岛素缺乏会表现为恶心,呕吐,疲劳,腹部疼痛,呼吸急促等症状。而导致胰岛素缺乏最主要的原因是细胞内葡萄糖匮乏,从而产生酮体给细胞提供足够的能量。如果身体中产生过多的酮体,就会导致患者出现腹部疼痛、呼吸急促等症状。还可表现为身体乏力,容易口渴,吃的多,饿的快,迅速消瘦等,如果患者体内的胰岛素分泌过于缺乏或者功能紊乱,会使体内的糖分代谢功能减退,导致患者患有糖尿病。建议患者积极的服用药物进行治疗,平时还需要清淡饮食,严格控制糖分的摄入量。因此患者一旦出现以上症状需要立即到医院进行就诊,避免病情治疗不及时导致症状加重。
语音时长 01:06

2021-04-19

92027次收听

糖尿病患者该喝水时就喝水
糖尿病患者多饮与多尿有直接关系,排尿过多,水分大量丢失,因此感到口干,只有多饮来补充丧失的水分才行,对于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生也有很好的预防效果。
空腹血糖高如何控制
空腹血糖高需要通过糖尿病健康教育、医学营养治疗、运动治疗、自我的监测、降糖药物等进行治疗和控制。一、糖尿病健康教育,包括医务人员的继续教育,糖尿病病人对糖尿病认识及自我管控能力。二、医学营养治疗,总能量的摄入、三大物质的合理搭配、餐次的分配等。三、运动治疗,运动可以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有利于控制血糖和体重,尤其是对于肥胖型糖尿病人而言,一般每周要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最好在餐后进行锻炼,以免出现低血糖,要根据自身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锻炼计划。四、糖尿病的自我监测,糖尿病人要学会自己测血糖或者家人帮助监测血糖,同时要注意有无并发症出现。五、降糖药物,常用的有促胰岛素分泌剂、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DPP-IV抑制剂、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抑制剂、胰岛素等,具体需不需要用药如何用药,建议去内分泌科在医生指导下治疗。
语音时长 01:36

2019-12-18

59248次收听

糖耐量试验的正常值是多少
糖耐量试验的正常值,如果是空腹,正常值一般是3.6~6.0摩尔每升;如果是服糖后两小时,正常值一般是7.8摩尔每升。
01:44
为什么会低血糖
如果非糖尿病人出现了低血糖,有能是身体里产生了一种胰岛素瘤,是指胰腺中分泌胰岛素的细胞发生了肿瘤,就会产生低血糖,而产生低血糖更多情况是糖尿病人错误地使用了降糖药物,引起了血糖降低。正常人的胰岛素分泌和血糖高低几乎平行,血糖升高,胰岛素分泌会增多,血糖降低,胰岛素分泌会减少,如果糖尿病人使用了药物,导致了血糖小于3点9mmol/L,就认为是低血糖,要特别关注降糖药物是否有低血糖的不良反应。
胰岛素要每天打吗
首先胰岛素使用、注射的适合人群主要是1型糖尿病患者,或者是2型糖尿病的中晚期。这些胰岛素绝对缺乏的糖尿病患者,首选胰岛素治疗。尤其是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的绝对缺乏,1型糖尿病患者如果不是每天注射胰岛素,他就不能够生存下去。1型糖尿病患者必须每天打胰岛素。2型糖尿病中晚期的患者由于病程的推进,胰岛功能比较差,他的血糖特别高,这个时候也需要每天注射胰岛素,甚至配合一些口服药物,才能够把血糖控制好。但是对于新发病的糖尿病患者,或者短暂一段时期有高糖毒性的糖尿病患者,经过短期的胰岛素的强化治疗之后,血糖逐步下降,甚至出现低血糖。这个时候可以把胰岛素停掉,甚至改成口服药物。所以这些患者并不需要长期注射胰岛素。
语音时长 03:24

2019-05-30

65575次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