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治疗急性肠胃炎呢
急性胃肠炎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水分、使用药物、静脉补液、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急性胃肠炎通常由病毒或细菌感染、食物中毒、药物刺激、过敏反应、应激因素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
发病初期需禁食8-12小时,减轻胃肠负担。症状缓解后从流质饮食开始,如米汤、藕粉,逐步过渡到低脂少渣的半流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高糖高脂及乳制品。少食多餐,每日进食5-6次,每次摄入量不超过200毫升。恢复期可适量补充含益生菌的酸奶帮助重建肠道菌群。
2、补充水分
每1-2小时口服补液盐溶液200-300毫升,推荐使用世界卫生组织标准配方的口服补液盐Ⅲ。可交替饮用淡茶水、苹果汁等补充电解质。观察尿液颜色,保持淡黄色为宜。儿童及老年人需特别注意防止脱水,家长应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若出现皮肤弹性下降、眼窝凹陷等脱水表现需立即就医。
3、使用药物
细菌性感染可遵医嘱使用诺氟沙星胶囊、盐酸小檗碱片等抗菌药物。蒙脱石散可吸附肠道毒素,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能调节菌群平衡。呕吐严重者可短期使用多潘立酮片,腹痛明显时可用消旋山莨菪碱片解痉。所有药物使用不超过3天无效需复诊,儿童用药需严格按体重计算剂量。
4、静脉补液
对于重度脱水患者需建立静脉通道,成人每日补液量3000-4000毫升,儿童按100-150毫升/公斤计算。先快速输注0.9%氯化钠注射液纠正血容量,后改用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维持。同时监测电解质水平,及时补充氯化钾注射液。心肾功能不全者需控制输液速度,防止肺水肿。
5、手术治疗
当出现肠穿孔、中毒性巨结肠等并发症时需急诊手术。常见术式包括肠段切除术、肠造瘘术等,术后需禁食5-7天,全肠外营养支持。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可能需多次手术清创。所有术后患者均需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等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并密切观察腹腔引流情况。
治疗期间应卧床休息,保持腹部温暖。恢复期逐渐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推荐蒸苹果、山药粥等易消化食物。注意餐具消毒,养成饭前便后洗手习惯。慢性胃肠疾病患者需定期复查胃镜肠镜。若症状持续超过1周或出现血便、高热等预警症状,须立即前往消化内科就诊。日常避免暴饮暴食,减少生冷食物摄入,规律作息有助于预防复发。
相关推荐
03:00
02:26
02:24
02:27
02: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