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的分型和诱因
慢性胃炎主要分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和特殊类型胃炎三类,常见诱因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胆汁反流、自身免疫因素及不良饮食习惯等。
1、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是胃黏膜浅层炎症,胃腺体结构保持完整。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最主要病因,患者可能出现上腹隐痛、餐后饱胀感。治疗需根除幽门螺杆菌,常用四联疗法包含奥美拉唑肠溶片、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片和胶体果胶铋胶囊。日常需避免辛辣刺激食物,规律进食。
2、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以胃黏膜腺体减少为特征,可能伴随肠上皮化生。长期幽门螺杆菌感染、自身免疫攻击壁细胞是常见原因,患者常有贫血、消瘦表现。治疗需结合胃镜病理结果,可选用替普瑞酮胶囊、瑞巴派特片保护胃黏膜,维生素B12注射液纠正贫血。建议定期胃镜随访监测病变进展。
3、特殊类型胃炎
特殊类型胃炎包括化学性胃炎、淋巴细胞性胃炎等亚型。非甾体抗炎药或酒精长期刺激可导致化学性胃炎,表现为胃黏膜糜烂出血。治疗需停用损伤因素,使用硫糖铝混悬凝胶覆盖创面。淋巴细胞性胃炎可能与免疫异常相关,需通过病理确诊,必要时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4、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最主要诱因,细菌通过尿素酶破坏胃黏膜屏障。感染者可能出现口臭、反酸症状。诊断依赖碳13呼气试验或胃镜活检,标准四联疗法包含质子泵抑制剂和两种抗生素。治疗期间须严格遵医嘱用药,避免交叉感染。
5、药物与饮食因素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等非甾体抗炎药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削弱胃黏膜保护。高盐饮食、腌制食品中的亚硝酸盐也会损伤胃黏膜。建议用药期间配合米索前列醇片等黏膜保护剂,日常饮食选择新鲜果蔬,控制每日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
慢性胃炎患者应建立规律饮食习惯,每日定时定量进餐,避免过饥过饱。烹饪方式以蒸煮炖为主,限制油炸烧烤食品。可适量食用猴头菇、山药等药食同源食材,但须避免过热过烫饮食刺激黏膜。保持情绪稳定,戒烟限酒,症状持续加重时需及时复查胃镜评估病情变化。
相关推荐
03:32
01:55
02:07
01:42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慢性胃炎怎慢性胃炎应该怎么办
- 2 什么慢性胃炎
- 3 慢性胃炎有哪些
- 4 慢性胃炎该注意什么
- 5 慢性胃炎是怎样造成的
- 6 慢性胃炎怎么引起的
- 7 什么是慢性胃炎
- 8 慢性胃炎是怎么引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