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介绍抽动症防治小知识

发布时间:2020-08-2853360次浏览

当发现孩子无故眨眼、缩脖、皱嘴角等,当心患了儿童抽动症!很多患儿因误诊或其他原因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导致病情反复、久治不愈,今天我们一起看看,抽动症防治小知识:

留心观察症状特征。如果孩子出现的症状与抽动症的症状特征类似,就应立即带孩子去正规医院的抽动症专业科室检查治疗,遵照医嘱按时按量用药,防止病毒血症,保护脑组织,防止抽动秽语综合征的再发或加重。

适时增减衣服。遵循“春捂秋冻”的古训,春夏之交气温不稳定,气温转热的时候,不要急于给孩子减衣,气温骤降时,要及时添衣。适当运动提高机体免疫力。让孩子适当室外活动,能得到日光照射,呼吸新鲜空气能增强孩子的新张代谢及免疫功能。

合理膳食。对风热引起的咳嗽,注意饮食清淡,不要过食荤腥、辛辣刺激性食物;着凉引起的咳嗽,不要过食寒凉食物,以免加重咳嗽,同时多饮水。日常膳食中,除吃适量鱼、肉、鸡、蛋外,应多吃些乳、豆制品、蔬菜和水果。婴幼儿必要时要吃点鱼肝油和钙片。不要暴饮暴食,进食适时适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计划免疫。要按计划及时进行预防接种。充足睡眠。尽量给孩子创造一个卫生、安静、舒适的环境,保证孩子充足睡眠,既有利于孩子生长发育,又可增强免疫力。

发现孩子患有抽动症,家长应保持冷静,理解抽动症儿童。切莫责怪和控制抽动症儿童,因为越责怪、越强制他就越感到紧张,抽动非但控制不住反而会越频繁,抽动症儿童也会渐渐变得胆小、自卑。家长可采取“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态度。

相关推荐

补上微量元素抽动症一定能好吗
补充微量元素抽动症好的可能性是比较小的,因为抽动症的原因并不是微量元素的缺乏所引起来的,是神经递质调节出现了障碍,尤其是肾上腺素能神经递质和5-羟色胺神经递质障碍所引起来的疾病,所以通过补充微量元素来控制抽动症可能性并不是太大。所以在抽动症治疗里头,也没有补充微量元素治疗的药物和手段。治疗抽动症除了有一些家庭环境的配合,心理疗法或者是中医的疗法之外,最主要的还是药物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神经递质的药物来控制抽动症的出现,而不是靠普通微量元素,微量元素补充对于控制抽动症可能意义非常有限。
语音时长 01:03

2021-06-25

79020次收听

01:44
孩子经常眨眼睛抽动症吗
孩子经常眨眼睛不一定是抽动症,因为导致小儿眨眼睛的原因非常多。如果是单纯的眨眼睛完全有可能只是眼睛局部的问题,比如最常见的就是倒睫刺激角膜导致眨眼睛,这时拔除倒睫即可。还有一部分是由于现在孩子接触电子产品比较多,然后出现干眼症,这种情况滴点人工泪液治疗或者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确实有一部分孩子眨眼睛是抽动症的一个表现,需要专科的医生进行专业的检查来进一步确诊,才能够明确诊断是不是抽动症。
01:40
补上微量元素抽动症就能好吗
补充微量元素抽动症好的可能性是比较小的,因为抽动症并不是微量元素的缺乏所引起来的,是神经递质调节出现了障碍,尤其是肾上腺素能神经递质和5-羟色胺神经递质障碍所引起来的疾病,所以通过补充微量元素来控制抽动症可能性并不是太大。治疗抽动症除了有一些家庭环境的配合和心理疗法或者是中医的疗法之外,最主要的还是药物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神经递质的药物来控制抽动症的出现,微量元素补充对于控制抽动症可能意义非常有限。
抽动症治愈率有多大
抽动症治愈率有多大呢,其实只要我们掌握正确的治疗办法是一定能够治好的,小儿抽动症多发生于儿童时期,病因是多种多样,有的孩子感冒发烧,有的孩子受到惊吓,有的孩子甚至长期处于压抑的环境下等等,都会发生小儿抽动症,那么小儿抽动症应该如何进行防治呢,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抽动症初期吃什么药
抽动症初期吃什么药?这是患者家长们很关心的问题,现在我带大家了解一下什么是抽动症以及抽动症的治疗:孩子情绪紧张或焦虑时频繁的眨眼、挤眉、吸鼻、噘嘴、张口、伸舌、点头等表现
抽动症应该如何护理
孩子如果患上疾病的话,家长也跟着遭罪,就拿抽动症来说吧,患儿的家长需要十分的小心,希望在不伤害的孩子的情况下能够帮助孩子治疗好抽动症,同时在家庭护理中有许多是需要家长注意的,那么抽动症应该如何护理呢。
抽动症的正确诊断方法有哪些
大家对于抽动症这种病都不陌生,在平时一定要多多了解才可以减少许多不必要的麻烦,据专家介绍说这种病在儿童中非常多见,那么抽动症的正确诊断方法有哪些呢,下边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谈一谈抽动症怎么检查
大多数人对于抽动症这种病非常熟悉,但是关于这种病的检查办法以及其他方面却不了解,这就导致许多患者不能及时治疗,不利于病情的恢复,比如抽动症这种病,下边我们谈一谈抽动症怎么检查,希望给大家一些帮助。
抽动症吃些什么药
抽动症一般可以吃抗精神病类的药比如氟哌啶醇、硫必利,也可以吃中药比如静灵口服液。抽动症是儿科界的关注和研究是这些年才热起来的,以前对它的认识不足,方面的药物相对来说比较少,一般有西药或中药。1、西药比如有抗精神病类的药,比如氟哌啶醇、硫必利的药,对控制疾病有一定的效果,同时也有相应的副作用,它的副作用也不能忽视,因此有些吃到一定时就不愿意吃了,也有复发时,有些孩子吃到一段时间后,对药耐药了有些好几种药合用一起用的话,现在也控制不住,所以它没有特别有效的药物,流程还比较长。2、中药方面,以前就没有太多的方面的药,两年有比如静灵口服液,原来是用来治疗多动症的药,现在有些医生用它来治疗抽动症也有一定效果,其它的在近几年中成药也有好几个,另外一个治疗方法,中医辨证治疗有很多种方法,有很多观点,可以通过医生看病,根据医生给你辩证治疗用药比较好。3、抽动症的治疗除了药物以外,医生不能忽略精神方面的治疗,医生要和老师取得配合,孩子不能老批评,要多鼓励、多暗示,向好的方面暗示,多表扬,要发现他的亮点及时给予肯定,有利于孩子的康复,另外注意力下降,医生可以进行规律的训练,慢慢的逐渐的恢复,还可以做运动方面的治疗,比如感统训练等,都是治疗方法。
语音时长 03:05

2020-03-12

68734次收听

孩子出现抽动症时应该怎么办
孩子出现抽动症,有的时候它首先是一个认识问题。比如说有一次给孩子看感冒的时候,医生发现孩子有抽动症,医生就给他开玩笑说,“我说你等感冒好了以后再过来看看”,为什么?我说“孩子好像有抽动”,这家长就很不高兴,他说医生才有抽动,说明家长对这个不认识,没有意识到抽动症对孩子的危害。有些孩子在课堂上挤眉弄眼,抽动症发作,挤眉弄眼的肢体不自主活动,往往有老师觉得他是淘气,不好好上课,给予批评,甚至告家长,家长不认识的话,给孩子打骂,给孩子有压力。这都是那种家长和社会对这个病都不认识。这种会给孩子造成第1个孩子因为家长高压,孩子本身这些动作都是不自主的,它不能控制的,他一紧张可能加重他的病情。然后因为家长老打骂,老师老批评,不利于孩子的生理发育,孩子经常会自卑。所以抽动症的治疗医生不光是要药物的治疗,很重要的一方面,家长和老师以及全社会的来配合,给孩子一个宽松的环境,给孩子多一些鼓励,多一些正能量的知识,这样才有利于康复。
语音时长 01:56

2020-03-12

60592次收听

儿童抽动症注意事项
儿童抽动症的注意事项比较多,社会环境和心理关注方面要给宽松的环境,增加孩子信心,这样有利康复。饮食方面不要吃刺激性食物,休息环境注意安静,适当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鼓励孩子多参加体育活动,锻炼注意力。儿童抽动症是孩子不自主的动作增多,临床上叫行为性抽动。还有语言性抽动,比如骂人、大喊大叫、发怪声等。同时有注意力下降、任性、不听话、学习成绩下降、多动,会捣乱破坏课堂的学习秩序。这对孩子来说是不由自主的。对家庭或学校来说,如果孩子老师不认识这种问题,觉得孩子的淘气是调皮,给他责难、打骂或体罚,让他到边上站着或一个人在那待着,对孩子的病情不利。建议在看完病、知道这个病后,不要不承认它,要大胆的认识这个病,和老师、幼儿园阿姨沟通,孩子本身易激动,易亢奋,再吃刺激性食物是不利的。孩子本身多动控制不了,所以要给他安静的环境休息好,给他充分的休息时间。暴力性的视频要少看或不看,注意视频用眼时间。多带孩子参加体育活动,很多体育活动可以锻炼孩子的注意力和协调能力。这种孩子的协调能力是下降的,要多关心孩子,多和孩子谈心,多鼓励孩子,学校要少批评、多鼓励,发现孩子的亮点,及时给予表扬,这样有利于康复。
语音时长 03:29

2020-03-12

57923次收听

引起抽动症原因
引起抽动症的原因目前医学上还未明确。可能和链球菌感染、机体的变态反应(过敏反应)、病毒感染有关。中医认为抽动症和肝、心、脾有关系,所以中医治疗是从心、肝、脾入手。抽动障碍也有一定的家族因素,一般是父系遗传,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比例大概是3:1到5:1。抽动症并非大脑有器质性的损害,而是大脑神经递质方面异常,在做脑电图检查中大部分是正常的,少部分显示轻度损害。临床上,不典型的脑炎、癫痫、过敏性疾病、咽炎或鼻窦炎,都有可能引起面部抽动,需要与抽动障碍相鉴别。
语音时长 02:31

2020-03-09

60490次收听

02:08
抽动症怎么才能治好
抽动症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药物治疗从中医的角度治疗,可以先尝试使用中药,如果中药治疗效果好,一般不需要西药治疗。西医的药物治疗一般使用硫必利、氟哌啶醇等,治疗半年至一年,抽动症状会趋于稳定。如果发作时的抽动程度并不严重,不是多部位的反复抽动,同时不伴有其他的共患病,包括多动障碍、智力障碍、紧张焦虑和学习障碍等,一般使用中药治疗效果就很好,少部分会用西药。有的患儿会随着感冒、发热,或者情绪受到刺激,可能会出现病情反复。如果病情反复的次数多,治疗相对就会变得困难。
03:16
引起抽动症的原因
抽动症可能和病毒感染、遗传、过敏、大脑的发育不同步,或者大脑神经递质的传递有关系。一般5到8岁的学龄前期和学龄期的儿童和青少年为主要发病人群,但近几年发病年龄逐渐趋于小龄化,有些患儿3岁左右就开始出现症状,而且男孩发病率明显高于女孩。诊断时要排除其他疾病,如脑炎、癫痫、咽炎、过敏、过敏性鼻炎等疾病引起抽动症状。中医认为抽动症和肝、心、脾有关系,所以中医治疗是从心、肝、脾入手,效果也不错。
02:28
抽动症的表现
抽动症表现为不自主、反复的、快速的抽动。很多小孩的抽动表现在眼部,眼科治疗但反复治疗效果不好,再到儿科就诊。有的小孩出现鼻子抽动,或喉头发声,或鼓肚子的症状。还有的患者会抽动秽语综合征,表现为患者骂人,或者出现强迫性思维以及其他的精神性症状,如注意力不集中、多动、情绪暴躁等,是抽动症的表现。抽动症的症状不明显,过一段时间又变明显,会出现反复性的、波浪型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