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病毒性疱疹怎么办
小儿病毒性疱疹可通过保持皮肤清洁、局部用药、口服抗病毒药物、物理降温、预防继发感染等方式治疗。小儿病毒性疱疹通常由单纯疱疹病毒1型或2型感染引起,表现为口腔或皮肤黏膜簇集性水疱。
1、保持皮肤清洁
每日用温水轻柔清洗疱疹部位,避免使用刺激性肥皂。清洗后可用干净棉签蘸取生理盐水局部擦拭,动作需轻柔防止水疱破裂。家长需注意修剪患儿指甲并佩戴棉质手套,避免抓挠导致感染扩散。
2、局部用药
疱疹未破溃时可外涂阿昔洛韦乳膏,每日4-6次促进结痂。若已破溃合并细菌感染,可遵医嘱使用莫匹罗星软膏。涂抹药物前需先清洁双手,用棉签取黄豆大小药膏单向涂抹,禁止反复摩擦皮损。
3、口服抗病毒药物
对于免疫低下或重症患儿,医生可能开具阿昔洛韦颗粒、泛昔洛韦片等抗病毒药物。服药期间家长需观察是否出现头痛、腹泻等不良反应,并保证充足水分摄入促进药物代谢。
4、物理降温
当体温超过38.5℃时,可用温水擦拭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处,或使用退热贴敷额头。禁止酒精擦浴或冰敷,避免冷刺激引发寒战。发热期间每2小时监测体温,若持续高热需及时就医。
5、预防继发感染
患儿餐具、毛巾需煮沸消毒,疱疹渗出液接触过的物品用含氯消毒剂处理。恢复期应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注意补充乳铁蛋白、维生素C等营养素增强免疫力。
患病期间建议选择温凉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小米粥、南瓜糊等,避免酸性食物刺激口腔疱疹。保持室内湿度50%-60%,每日通风2-3次。恢复后可逐步增加鸡蛋羹、瘦肉泥等优质蛋白摄入,但需观察是否有食物过敏反应。若疱疹反复发作或伴随精神萎靡、拒食等情况,应及时到儿科或感染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