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胆囊息肉会引发哪些危害

63166次浏览

胆囊息肉是比较严重但是少见的疾病,常常表现为一些消化系统性疾病,给患者的心理带来伤害,经数年临床经验总结出其主要的原因就是基因突变形成的,很多人都不重视胆囊息肉的危害性,延误了疾病的治疗最佳时机。

胆囊息肉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种疾病很容易引发,对患者的身体和日常的生活工作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胆囊息肉是胆囊黏膜向胆囊腔内生长出一种突起的局限性病变。胆囊息肉患者一般没有什么症状。有的胆囊息肉患者只是感到右胁下不适,通过B超检查可被发现。近几年,随着B超检查的普及,临床发现的胆囊息肉样病变呈现出越来越多的趋势,所以说随着病变,胆囊息肉的危害也是很大的。

单发性胆囊息肉的危害多为乳头状腺瘤、单纯腺瘤和胆囊腺肌增生引起的腺肌增生病,这三种息肉癌变的机率均较高。而多发性胆囊息肉多数是由胆囊壁上皮细胞的基底膜内有胆固醇沉积的胆固醇沉着症,它是胆囊息肉的良性病变,很少发生癌性改变。

据统计,约5的人群患有胆囊息肉,绝大多数不会引起任何症状,只是在超声体格检查时才被偶然发现。少部分人会感到程度不一的右上腹闷胀或发作胆绞痛,这可能是息肉恰好长在胆囊管附近。胆囊息肉的危害就是从胆囊管是向外排泄胆汁的一条很细的管道,使得息肉妨碍了胆汁的出路。若发现疾病,劝尽早治疗。任何疾病越早治疗越好!

相关推荐

胆囊息肉的诊断手段有哪些
胆囊息肉的诊断手段可能有症状、B型超声波检查、CT检查。如果患者怀疑自己患有胆囊息肉,需积极咨询医生,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诊断。
胆囊息肉能否健身运动吗
胆囊息肉:是指各种胆囊粘膜良性隆起的简称。大多数胆囊息肉的症状与慢性胆囊炎相似,主要表现为右上腹部轻度不适,伴有结石时可出现胆绞痛。但是也有相当数量的人并无症状,只是做健康检查时才被发现。有的患者在治疗的时候也想通过运动来治疗。胆囊息肉能否进行健身运动?
如何使用运动治胆囊息肉
如何使用运动治胆囊息肉?治疗胆囊息肉的方法有很多种,有的患者采用手术的方法来治疗,也有的患者采用运动的方法来治疗,但是很多的患者并不知道如何正确使用运动方法来治疗胆囊息肉,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下胆囊息肉的运动治疗方法有哪些:
肋骨下边疼怎么回事
如果病人出现了肋骨下边疼痛的情况,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主要看是肋骨右下方还是左下方疼痛。如果是右下方疼痛,多是由于肝脏、胆囊部位的疾病所引发的,因为右侧肋骨下方主要是肝脏和胆囊,比如说有胆囊炎、胆囊息肉、胆囊结石,或者是有肝囊肿,肝部的的肿瘤以及肝炎等疾病所导致的。如果是左下方疼痛,多是由于胃部的疾病,比如说胃炎,胃溃疡,胃部肿瘤,以及有胰腺或者是脾脏部位的疾病所导致的。还有就是出现了肋骨下方外伤或者有劳损以后引发第十一、十二肋软骨炎情况,也会有肋骨下方疼痛。所以在出现疼痛以后一定要及时的就诊,主要看是什么原因引发的疼痛,并且针对病因治疗来缓解疼痛的症状。
语音时长 01:26

2020-03-19

58742次收听

01:59
胆管息肉是怎么形成的
和胆囊息肉相比胆管息肉比较少见,胆管包括肝内胆管和肝外胆管系统。胆管内流动的是胆汁,那么胆管息肉往往是由胆道内的异物。包括结石、寄生虫等刺激胆管壁形成的慢性炎症,慢性炎症使得胆管内壁反复增生破坏而形成的息肉样病变,那么某些意愿性的操作,包括做了胆道探查手术留置了t型管,那么这种异物在胆道内反复摩擦刺激也会形成胆管内的息肉。那么还有呢,就是某些肿瘤性的病变,只是在影像学检查发现胆道内有充盈缺损,那么无论是哪一种引起来的,我们都需要去除,胆道内诱发炎症异物,这样的病灶的存在才能够对胆管息肉得到控制。
胆囊息肉有什么症状
胆囊息肉症状是腹部右上角的轻微疼痛,情况严重时可能引起腹部间歇性或持续性疼痛。胆囊息肉通常无症状,常在超声检查或胆囊切除术后可发现。疼痛为间歇性的,当疼痛严重时,通常是胆结石而不是息肉。胆囊也可能引起腹部间歇性或持续性压痛或疼痛。胆囊息肉是从胆囊内层突出的生长物。息肉可以癌变,但很少癌变。大约95%的胆囊息肉是良性的。胆囊息肉的大小可以帮助预测病情。直径小于10毫米的胆囊小息肉不太可能癌变,一般不需治疗。对于这些息肉要检查,寻找可能是癌症迹象的变化。用标准的腹部超声或内镜超声来完成。直径大于10毫米的胆囊息肉,随着时间的推移,更易癌变或癌变,而直径大于18毫米的胆囊息肉,可能会构成恶性的重大风险。治疗较大的胆囊息肉包括胆囊切除术。如果胆囊息肉并伴有胆结石,无论胆囊息肉的大小也建议做胆囊切除术。
语音时长 01:32

2019-12-27

64867次收听

胆囊息肉的最佳治疗方法
胆囊息肉小及无症状不需要治疗,但需要定期做个腹部彩超检查。胆囊息肉大于1厘米以上需要采取手术切除,可以采取腹腔镜下微创胆囊摘除手术或者采取开放性手术切除胆囊。术后在饮食上不要吃过于油腻大的食物,清淡饮食为主。胆囊息肉是指胆囊壁向腔内呈息肉状生长的所有非结石性病变总称。胆囊息肉在临床上可分三个时期即:活跃增长期、相对稳定期、吸收消散期。大部分胆囊息肉患者无不适的症状,极少数患者可以出现类似慢性胆囊炎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右上腹疼痛及饱胀不适,其次进食后可以出现不适感加重。如果伴有结石,可以出现胆绞痛的症状,但是胆囊息肉可以出现癌变,尤其在伴有结石时,癌变机率会大大提高。
语音时长 01:27

2019-12-27

60070次收听

02:18
胆囊息肉形成的原因
胆囊息肉通常是指胆囊壁向胆囊腔内呈息肉状生长的所有非结石性病变的总称。根据胆囊息肉的成分,可以分为胆固醇性息肉、炎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等。绝大多数的胆囊息肉都是属于胆固醇性的息肉,是由于胆囊内胆汁胆固醇比例过高,或者是胆汁酸盐不足而导致胆固醇的结晶,附着在胆囊壁上而形成的胆固醇性息肉,和饮食结构、饮食习惯有密切相关性。胆囊炎性息肉是由于胆囊炎反复发作过程当中形成的局部组织增生,大部分会合并有胆囊结石和慢性胆囊炎。少部分的胆囊息肉属于腺瘤性的息肉,形成原因具体不明。腺瘤性息肉增大到一定程度,有发生癌变的风险,临床上需要高度重视。
胆囊息肉原因有哪些
胆囊息肉原因最常见是胆固醇性息肉、慢性炎性息肉、腺肌症引起局部黏膜增生。胆囊息肉是胆囊最常见良性疾病,原因有很多种,不同原因导致息肉性质不同。最常见是胆固醇引起息肉,即胆汁里面小结晶引起腹壁结晶体,也叫胆固醇性息肉;粘膜异常增生,向腔内突出呈桑葚样,或像葡萄样,叫增生性息肉。胆囊腺肌症,息肉相对比较大,原因主要是胆汁理化性质改变,对胆囊局部慢性刺激引起慢性局部增生。针对不同原因,胆囊息肉分不同类型,针对治疗方法也不一样。有时病因还和细菌感染有关,反复胆囊炎发作引起胆囊内膜炎性刺激,常表现为单个较大的息肉,蒂比较细,增生比较缓慢。
语音时长 02:04

2019-12-20

58122次收听

02:53
胆囊息肉的饮食注意事项
胆囊息肉是常见的胆囊的良性疾病之一,胆囊息肉的原因,有一条就是胆汁刺激胆囊内膜引起的慢性炎症的刺激。这种息肉叫炎性息肉,也是胆囊息肉里面比较常见的一种原因。为了预防这种息肉不断的长大,平时饮食应该注意保持清淡饮食!切忌暴饮暴食,尤其是高脂肪含量的食物,比如油炸的食物,避免刺激胆囊息肉不断的生长。另外一定要早上要养成吃早餐的良好的生活习惯,因为胆汁经过一晚上的代谢以后,在胆囊里是高度浓缩的状态,正常时间吃早餐以后,整体会把浓缩的胆汁排到肠道里去,对胆囊内膜的刺激就会减少。如果不吃早餐,高浓度的胆汁在胆囊里经过一夜的浓缩以后,对胆囊内膜的刺激就会加大,促进胆囊息肉的继续长大。
03:34
胆囊息肉如何治疗
根据胆囊息肉的大小个数不一样,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胆囊是多发的,小的息肉,都是良性的,恶变的风险非常小,可以采取动态观察定期复查的方法,可以吃调节胆汁代谢的药物,如熊去氧胆酸;如果有胆囊炎症疼痛的,可以加一些消炎利胆片。胆囊息肉比较大,增长比较快,就需要手术治疗:一种是连胆囊带息肉完整的切除,针对个头比较大的息肉,恶变风险高,在全麻下做腹腔镜的胆囊切除,恢复非常快,术后第二天就可以下地和饮食了;另一种是保胆囊的息肉切除术。胆囊息肉的患病率大概在5%左右,大部分是通过体检发现的。
胆囊息肉的症状
胆囊息肉患者在早期大多不会有任何症状,少数有症状的患者会表现为上腹部闷胀,这种闷胀患者大多都能承受。如果息肉生长在胆囊颈部,患者饭后会有腹痛的症状,甚至是绞痛。胆囊息肉对健康会产生很大的危害,患者在平时要做好预防工作,喝酒、高脂肪高胆固醇饮食等行为都很容易引起胆囊息肉,生活中要尽量避免。
胆囊息肉手术住院几天
胆囊息肉是一种常见的病,得了这种病的人一般需要做手术治疗,因为胆囊息肉分为单发性和多发性两种,如果息肉很小的话,手术切除后可能会有胆固醇结晶,但是如果体积较大的息肉,一般就会考虑手术切除胆囊,这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确定住院的天数。
胆囊息肉样病变手术方法
胆囊息肉样病变的病人,主要采取的手术方法就是胆囊切除术。也有少部分病人可以采取保胆取石的办法。但是这一部分病人往往是因为胆汁成分的含量异常,往往很容易复发。一般来讲还是建议,采取一个胆囊切除术。在把胆囊切掉以后,一定要抛开标本进行检查。如果是胆固醇性的结晶,基本上这个治疗就算结束了。但是如果抛开以后发现,是一个真正的胆囊息肉。这个时候一定要送病理,以防止出现早期的胆囊癌。
语音时长 00:57

2018-09-07

61976次收听

01:56
胆囊息肉样病变要手术吗
少数胆囊息肉病例可发生癌变。胆囊息肉样病变发生恶变的危险因素有直径超过1cm;单发病变且基底部宽大;息肉逐渐增大;合并胆囊结石和胆囊壁增厚等,特别是年龄超过60岁、息肉直径大于2cm者。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如无以上情况,也无临床症状,则不需手术治疗,应每6~12月超声检查一次,观察息肉大小变化。如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存在上述恶变危险因素,而且有明显症状,在排除精神因素、胃、十二指肠和其他胆道疾病后,宜行手术。胆囊腺瘤是一个癌前病变,有1/20的几率在几年内会发展成肿瘤,所以这部分病人也建议做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