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诊断的三大基本原则
脑瘫在早期由于症状表现不明显,不仔细观察常不能发现异常症状,诊断相对比较困难。1岁以后的脑瘫儿症状逐渐出现,并明显典型化,表现出异常姿势、异常反射、异常肌张力等脑瘫特有症状。这时,脑瘫诊断比较容易。
脑瘫诊断应该遵守三大基本原则,即存在高危因素、神经发育异常、有脑损伤的症状。同时还要注意符合脑瘫的四要素,即中枢性、发育性、非进行性及永久性。
诊断脑瘫前,应先寻找病因,按照家族史、出生前、出生时、出生后的顺序仔细查找高危因素,当找不到高危因素时,诊断应慎重。诊断脑瘫需要有神经发育异常的症状,表现为发育落后和解离。发育落后是指发育的年龄明显落后于同龄儿,发育的解离是指在发育方面各个部分的发育阶段存在很大的差距,脑瘫儿常有运动发育和精神发育之间的解离,患儿常会出现智力发育正常,而运动发育落后。脑损伤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运动功能发育较同龄正常儿明显落后,且出现异常姿势、异常反射、肌张力异常。脑瘫是生长发育中出现的中枢性、非进行性脑损伤,脑损伤后的运动障碍是非一过性的,否则不应当诊断为脑瘫。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什么是主要的脑瘫是怎么引起
- 2 什么是脑瘫啊
- 3 脑瘫是怎么形成的
- 4 脑瘫是怎么引起的
- 5 什么是脑瘫
- 6 引起脑瘫是怎么得的
- 7 脑瘫是如何形成的有哪些呢?
- 8 脑瘫呢怎么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