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后脱位治疗原则有哪些

关键词: #关节
关键词: #关节
髋关节后脱位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手法复位、制动固定、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训练。
髋关节后脱位首选闭合复位,需在麻醉下由专业医师操作。常用Allis法或Stimson重力复位法,通过牵引、屈曲、内收等动作使股骨头回纳髋臼。复位后需立即拍摄X线确认位置,避免暴力复位导致骨折或关节面损伤。
复位成功后需用皮牵引或髋人字石膏固定2-3周,保持髋关节轻度外展中立位。固定期间禁止负重活动,防止再脱位。老年患者可缩短制动时间,避免长期卧床引发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急性期可选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塞来昔布缓解疼痛肿胀,严重疼痛可短期使用阿片类药物如曲马多。合并骨质疏松者需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预防复位后病理性骨折。
对于合并髋臼骨折、关节内游离体或反复脱位者,需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常见术式包括Kocher-Langenbeck入路后路固定,或联合腹直肌旁入路处理前柱骨折。术后需持续牵引4-6周。
去除固定后逐步进行髋关节活动度训练,早期以被动屈伸为主,6周后开始肌力训练。重点强化臀中肌、髂腰肌等髋周肌肉,8-12周后根据恢复情况逐渐恢复负重行走,配合水疗、电刺激等物理治疗。
康复期间建议高蛋白饮食促进软组织修复,每日补充牛奶500毫升、鸡蛋1-2个及适量瘦肉。可进行卧位踝泵运动预防血栓,3个月内避免盘腿、深蹲等危险动作。定期复查X线评估股骨头血供,警惕股骨头坏死等远期并发症。恢复期行走时可暂时使用拐杖分担体重,逐步过渡至完全负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