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骨折有哪些注意事项
外伤性骨折需注意固定制动、预防感染、营养支持、康复训练和定期复查。骨折后正确处理可降低并发症风险,促进骨骼愈合。
1、固定制动
骨折后应立即用夹板或支具固定伤肢,避免移动导致二次损伤。上肢骨折可用三角巾悬吊,下肢骨折需保持平卧位搬运。固定范围需超过骨折处上下两个关节,稳定性差的骨折需石膏外固定4-8周。
2、预防感染
开放性骨折需用无菌敷料覆盖伤口,避免污染。遵医嘱使用头孢呋辛酯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抗生素预防感染。伤口每日用碘伏消毒,出现红肿热痛等感染征象时需及时就医。
3、营养支持
骨折愈合需补充优质蛋白如牛奶、鸡蛋,以及富含钙质的虾皮、芝麻酱。维生素D可促进钙吸收,建议每日晒太阳15-30分钟。避免吸烟饮酒,以免影响骨痂形成。
4、康复训练
拆除固定后需逐步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早期以被动活动为主,后期增加抗阻运动。手指骨折可练习握力球,下肢骨折使用助行器过渡。物理治疗如超声波、红外线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5、定期复查
骨折后1周、4周、12周需拍X线片观察愈合情况。延迟愈合者可能需要低频脉冲电磁场治疗。儿童骨折愈合较快,但需监测骨骺线是否受损。老年人需定期检测骨密度,预防再次骨折。
骨折恢复期间应保持均衡饮食,适当补充维生素C和胶原蛋白。卧床患者需每2小时翻身预防压疮,进行深呼吸锻炼防止肺部感染。康复期避免剧烈运动,循序渐进增加活动量。天气变化时注意患肢保暖,出现异常疼痛或肿胀及时复诊。心理上保持积极心态,家属应给予充分支持与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