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汁淤积怎么回事
胆汁淤积可能由胆管结石、胆管炎、胆管肿瘤、药物性肝损伤、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治疗、内镜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
1、胆管结石
胆管结石是胆汁淤积最常见原因,结石阻塞胆管会导致胆汁排出受阻。患者可能出现黄疸、右上腹疼痛、皮肤瘙痒等症状。治疗需根据结石大小选择胆管取石术或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常用药物有熊去氧胆酸胶囊、茴三硫片等。
2、胆管炎
胆管炎症会引起胆管壁水肿增厚,导致胆汁流通不畅。急性胆管炎常伴随发热、寒战、腹痛三联征。治疗需使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等抗生素,严重时需行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
3、胆管肿瘤
胆管癌或壶腹周围肿瘤会机械性压迫胆管。典型表现为进行性无痛性黄疸,可伴有陶土样便。确诊后需评估手术切除可能性,无法手术者可放置胆管支架缓解梗阻。
4、药物性肝损伤
部分抗生素、抗结核药等可能损伤肝细胞或小胆管。表现为用药后出现黄疸和肝功能异常。应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必要时使用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进行保肝治疗。
5、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
妊娠中晚期激素变化导致胆汁酸代谢异常,以皮肤瘙痒和胆汁酸升高为特征。可口服熊去氧胆酸胶囊改善症状,严重者需提前终止妊娠。
胆汁淤积患者应保持低脂饮食,避免油腻食物加重肝胆负担。适当补充维生素K预防凝血功能障碍,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出现皮肤瘙痒时避免抓挠,可使用炉甘石洗剂外用止痒。所有治疗均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服用利胆药物。若黄疸持续加重或出现意识改变等严重症状,应立即就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