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胰腺癌影像学检查
常用的胰腺癌影像学检查主要有超声检查、CT检查、磁共振成像、内镜超声检查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胰腺癌早期诊断困难,影像学检查可帮助明确肿瘤位置、大小及周围组织侵犯情况,需结合临床表现综合评估。
1、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是胰腺癌筛查的首选方法,具有无创、便捷、经济的特点。腹部超声可显示胰腺形态异常、局部肿大或占位性病变,典型表现为低回声团块。对于胰头癌可观察到胆总管扩张等间接征象。但超声易受胃肠气体干扰,对小于2厘米的肿瘤检出率较低,需结合其他检查进一步确认。
2、CT检查
增强CT是胰腺癌诊断的核心手段,能清晰显示肿瘤与周围血管的关系。薄层CT可发现1-2厘米的病灶,典型表现为动脉期低强化、静脉期等或低密度影。三维重建技术有助于评估手术可行性。多排螺旋CT对胰管扩张、肝脏转移等继发改变敏感度较高,是术前分期的重要依据。
3、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对软组织分辨率优于CT,MRCP可无创显示胰胆管系统全貌。胰腺癌在T1加权像呈低信号,T2加权像呈稍高信号,动态增强扫描表现为延迟强化。弥散加权成像有助于鉴别慢性胰腺炎与肿瘤。该检查无辐射,适合碘造影剂过敏患者,但检查时间长且对钙化显示不佳。
4、内镜超声
内镜超声将高频探头经十二指肠贴近胰腺,能检出3毫米的微小病变。可清晰显示肿瘤浸润深度、周围淋巴结转移及血管侵犯情况,诊断准确率超过90%。同时可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细针穿刺活检,获取病理诊断依据。但属于侵入性检查,需严格掌握适应症。
5、PET-CT检查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通过追踪18F-FDG代谢活性,可发现CT难以识别的微小转移灶。标准摄取值升高提示恶性肿瘤可能,对术后复发监测和疗效评估有独特价值。但炎症病变可能出现假阳性,且设备昂贵、辐射剂量较大,通常不作为常规筛查手段。
胰腺癌患者日常需保持清淡饮食,避免高脂食物加重胰腺负担。建议选择富含优质蛋白的鱼肉、豆制品,适量补充维生素D。术后患者应遵医嘱进行营养支持,定期复查肿瘤标志物。出现持续腹痛、消瘦或黄疸加重时需及时复诊,影像学随访间隔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由主治医师制定。
相关推荐
                
                
                
                
                02:06
                
            
            
                02:23
                
            
            
                02:40
                
            
            
                02:58
                
            
            
                03: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