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耳道炎怎么能治疗
外耳道炎可通过保持耳道干燥、局部用药、口服药物、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外耳道炎通常由细菌感染、真菌感染、耳道损伤、过敏反应、免疫力低下等原因引起。
1、保持耳道干燥
避免耳道进水是治疗外耳道炎的基础措施。游泳或洗头时使用防水耳塞,洗澡后及时用棉签吸干外耳道水分。潮湿环境会加重炎症,保持干燥有助于创面愈合。不要自行掏耳,以免造成耳道二次损伤。
2、局部用药
细菌性外耳道炎可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盐酸洛美沙星滴耳液等抗生素滴耳剂。真菌性外耳道炎需选用克霉唑滴耳液等抗真菌药物。用药前需清洁耳道,将药液滴入后保持侧卧姿势5分钟。严重者可配合使用氢化可的松新霉素滴耳液减轻肿胀。
3、口服药物
对于伴有发热或淋巴结肿大的患者,可口服头孢克洛分散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抗生素。剧烈疼痛者可短期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止痛。过敏体质患者需配合氯雷他定片等抗组胺药物。用药期间禁止饮酒,需完成整个疗程。
4、物理治疗
红外线照射可促进耳道血液循环,加速炎症消退。超短波治疗能增强局部组织代谢,适用于慢性外耳道炎。治疗前需取出耳道内所有敷料,治疗过程中出现不适需立即停止。物理治疗需配合药物使用效果更佳。
5、手术治疗
形成耳道脓肿需行脓肿切开引流术。外耳道胆脂瘤需进行全麻下耳道成形术。术后需定期换药,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预防感染。瘢痕体质者术后可能需进行耳道扩张治疗。手术适应证需由耳鼻喉科医生严格把握。
治疗期间应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和优质蛋白的鱼类。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导致免疫力下降。不要共用毛巾或耳机等个人物品,防止交叉感染。症状缓解后仍需遵医嘱完成疗程,防止转为慢性炎症。若出现听力下降、持续发热等症状需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