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负责运输氧气的特殊蛋白质,由珠蛋白和血红素组成,其含量变化可反映贫血、脱水等健康状况。
1、结构组成
血红蛋白由4个亚基构成,每个亚基包含1条珠蛋白肽链和1个血红素分子。血红素中心的二价铁离子可与氧气可逆结合,成人血红蛋白主要为HbAα2β2,胎儿期为HbFα2γ2。珠蛋白基因突变会导致地中海贫血等遗传病。
2、生理功能
血红蛋白在肺泡毛细血管中与氧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通过血液循环将氧气输送至全身组织。同时能将组织产生的二氧化碳以氨基甲酰血红蛋白形式运回肺部排出,维持机体酸碱平衡。
3、代谢过程
血红蛋白在骨髓中由红系祖细胞合成,成熟红细胞释放入血后存活约120天。衰老红细胞被脾脏巨噬细胞吞噬分解,铁元素被回收利用,卟啉环转化为胆红素经肝脏代谢。
4、临床意义
男性血红蛋白正常值为120-160g/L,女性为110-150g/L。数值降低见于缺铁性贫血、溶血等情况,升高见于脱水、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糖化血红蛋白可反映近3个月血糖水平。
5、相关疾病
血红蛋白异常可导致镰刀型贫血HbS聚合、不稳定血红蛋白病易变性溶血。一氧化碳中毒时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亚硝酸盐中毒产生高铁血红蛋白,均会丧失携氧能力。
维持正常血红蛋白水平需保证铁、叶酸、维生素B12等营养素摄入,避免长期接触苯、射线等造血抑制因素。出现头晕、乏力等贫血症状或体检发现血红蛋白异常时,应及时就医检查血常规、铁代谢、骨髓象等明确病因。孕妇、青少年等特殊人群需定期监测血红蛋白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