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长痔疮怎么办
儿童痔疮可通过温水坐浴、调整饮食结构、保持排便通畅、局部药物涂抹、必要时就医等方式改善。儿童痔疮通常与便秘、久坐、遗传因素、肛门卫生不良、肠道功能紊乱等原因有关。
1、温水坐浴
每日用38-40℃温水坐浴5-10分钟,有助于促进肛门血液循环,缓解痔疮充血水肿。坐浴后可轻柔擦干会阴部,避免用力擦拭。婴幼儿需由家长托扶进行,防止烫伤或滑倒。
2、调整饮食结构
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摄入,如西蓝花、香蕉、燕麦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每日饮水量需达到1-1.5升,家长可准备专用水杯定时提醒。避免辛辣刺激及油炸食品。
3、保持排便通畅
培养定时排便习惯,每次如厕不超过5分钟。学龄期儿童可使用脚凳垫高下肢,减少排便时腹压。出现排便困难时,家长可顺时针按摩儿童腹部帮助肠蠕动。
4、局部药物涂抹
遵医嘱使用复方角菜酸酯乳膏、马应龙麝香痔疮膏等外用药,涂抹前需清洁肛门。婴幼儿用药需避开肛周黏膜,家长应剪短指甲后操作。若出现皮肤发红等过敏反应需立即停用。
5、必要时就医
当出现持续出血、痔核脱出无法回纳或剧烈疼痛时,需及时就诊小儿外科。医生可能建议使用太宁栓等栓剂,或进行红外线凝固等无创治疗。严重血栓性痔需在麻醉下行痔切除术。
家长需注意儿童内裤选择纯棉透气材质,每日更换清洗。避免儿童长时间骑跨硬物玩耍,学龄儿童课间应起身活动。观察排便日记记录频次和性状,若症状持续2周无改善或伴有发热、消瘦等表现,须完善肠镜检查排除其他肠道疾病。日常可进行提肛运动训练,每日3组每组10次,增强盆底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