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的影响是什么
心脏骤停会导致全身器官急性缺血缺氧,可能引发脑损伤、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心脏骤停的影响主要有脑部损害、心肌损伤、肾脏衰竭、代谢紊乱、神经功能障碍等。
1、脑部损害
心脏骤停后4-6分钟即可发生不可逆脑损伤。脑组织对缺氧极度敏感,缺氧会导致脑细胞水肿、坏死,患者可能出现昏迷、癫痫发作或植物状态。即使复苏成功,部分患者仍遗留认知功能障碍、记忆力减退等后遗症。
2、心肌损伤
心脏骤停时心肌细胞因缺血缺氧发生损伤,表现为心肌酶谱升高、心功能下降。复苏后可能出现心源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等并发症。严重者可发展为缺血性心肌病,需长期药物治疗。
3、肾脏衰竭
肾脏血流中断导致急性肾小管坏死,表现为少尿、无尿及血肌酐升高。部分患者需要持续肾脏替代治疗。肾功能恢复时间从数天到数月不等,少数患者进展为慢性肾脏病。
4、代谢紊乱
缺氧状态下细胞转为无氧代谢,产生大量乳酸导致代谢性酸中毒。同时电解质紊乱常见,包括高钾血症、低钙血症等。这些异常可能诱发再次心脏骤停,需紧急纠正。
5、神经功能障碍
约半数存活者存在周围神经损伤,表现为肌无力、感觉异常。脊髓缺血可导致截瘫。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常见血压波动、体温调节异常。这些症状可能持续数月至数年。
心脏骤停幸存者需长期随访管理,建议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超声及脑功能评估。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避免剧烈运动。严格遵医嘱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肠溶片、调脂药物如阿托伐他汀钙片等。家属应学习心肺复苏技能,家中备好自动体外除颤器。出现胸闷、心悸等不适时立即就医,预防再次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