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做心脏支架有什么危害
老年人做心脏支架手术可能存在支架内再狭窄、血栓形成、出血风险增加、血管损伤、药物副作用等危害。心脏支架手术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但需结合患者个体情况评估风险。
支架内再狭窄是心脏支架术后常见问题,可能与血管内皮过度增生有关,表现为术后数月再次出现胸痛症状。血栓形成风险在术后早期较高,需严格抗血小板治疗,但老年人凝血功能较差可能增加出血概率。手术操作可能导致穿刺部位血管损伤或冠状动脉夹层,尤其对血管钙化严重的患者风险更高。术后需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可能引发胃肠道出血或肝功能异常。部分患者对支架材料过敏或出现心理应激反应,影响术后康复。
高龄患者常合并多种慢性病,手术耐受性降低,围术期发生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并发症概率上升。肾功能不全者造影剂肾病风险增加,糖尿病患者的血管修复能力较差可能影响支架内皮化。同时服用多种药物时,需警惕药物相互作用,例如抗凝药与抗血小板药的叠加效应。术后康复期活动不足可能导致深静脉血栓,过度活动又可能诱发支架移位。少数患者因恐惧支架术后生活受限而产生焦虑抑郁情绪。
老年患者术后应严格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凝血功能和心电图,避免突然增加运动量。饮食宜低盐低脂,控制血压血糖,戒烟限酒。出现牙龈出血、黑便等异常及时就医,不要自行调整药物剂量。保持情绪稳定,循序渐进恢复日常活动,术后3-6个月进行心脏康复评估。家属需关注患者精神状态,协助记录用药情况和症状变化,陪同参加随访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