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昏厥抽搐是怎么回事
小孩昏厥抽搐可能由高热惊厥、癫痫、低血糖、脑炎、脑外伤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物理降温、抗癫痫药物、补糖治疗、抗感染治疗、手术干预等方式治疗。
1、高热惊厥
高热惊厥多见于6个月至5岁儿童,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可能诱发。表现为突发意识丧失、四肢强直或阵挛性抽动,通常持续1-3分钟。家长需立即将患儿侧卧防止误吸,解开衣领散热,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栓剂或布洛芬混悬液退热。禁止掐人中或强行约束肢体,发作停止后应及时就医排查感染灶。
2、癫痫
癫痫发作与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有关,可能出现双眼上翻、口吐白沫、节律性抽搐等症状。需通过脑电图和头颅核磁共振确诊,医生可能开具左乙拉西坦口服溶液、奥卡西平片或丙戊酸钠缓释片等抗癫痫药物。家长需记录发作时长和表现,避免患儿单独游泳或登高。
3、低血糖
婴幼儿长时间未进食或糖尿病患者胰岛素过量可能导致血糖低于2.8mmol/L,引发冷汗、面色苍白继而抽搐。家长需立即给患儿口服10%葡萄糖水或蜂蜜,糖尿病患者需调整胰岛素剂量。日常应规律进餐,携带糖果应急,定期监测血糖。
4、脑炎
病毒或细菌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时可能出现持续抽搐伴发热头痛,脑脊液检查可见白细胞升高。医生会根据病原体选用阿昔洛韦注射液、更昔洛韦胶囊或头孢曲松钠等药物。家长需观察患儿精神反应,出现颈强直或呕吐加重需立即复诊。
5、脑外伤
头部撞击后出现抽搐可能提示颅内出血或脑挫裂伤,CT检查可明确损伤程度。轻度脑震荡需卧床休息,严重者需甘露醇注射液降低颅压或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家长应避免摇晃患儿头部,伤后24小时内密切观察意识变化。
日常需保持儿童生活环境安全,避免跌倒碰撞。规律作息和均衡饮食有助于预防代谢性抽搐,适当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抽搐发作时家长要保持冷静,记录发作特征和时间,移除周围危险物品,发作超过5分钟或反复发作需立即送医。恢复期应避免过度疲劳和声光刺激,定期随访神经系统发育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