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牙龈炎和牙周炎的区别
慢性牙龈炎和牙周炎的主要区别在于病变范围与组织损伤程度,慢性牙龈炎仅累及牙龈组织,而牙周炎已进展至牙周膜、牙槽骨等深层结构。两者在病因、症状及治疗上存在差异,主要涉及菌斑堆积、炎症反应程度、牙周附着丧失、牙齿松动度、影像学表现等因素。
1. 病变范围
慢性牙龈炎的炎症局限于牙龈边缘及龈乳头,表现为牙龈红肿、探诊出血,但牙周附着未丧失。牙周炎则伴随牙周袋形成,炎症扩散至牙周韧带和牙槽骨,通过牙周探诊可检测到附着丧失超过3毫米,X线片显示牙槽骨吸收。
2. 症状差异
慢性牙龈炎以牙龈出血、口臭为主要表现,通常无疼痛或牙齿移位。牙周炎除上述症状外,还可出现牙齿松动、咀嚼无力,严重时导致牙齿自行脱落。急性发作期可能出现牙周脓肿伴剧烈疼痛。
3. 病因机制
两者均以牙菌斑为始动因素,但牙周炎患者多存在遗传易感性或系统性疾病如糖尿病等促进因素。吸烟、口腔卫生不良会加速牙周炎进展,而牙龈炎在去除刺激因素后通常可逆。
4. 治疗方式
慢性牙龈炎通过洁治术、口腔卫生指导即可控制。牙周炎需龈下刮治、根面平整等基础治疗,中重度病例可能需翻瓣手术、骨移植等。辅助用药如盐酸米诺环素软膏、甲硝唑口颊片可用于控制感染。
5. 预后转归
牙龈炎及时干预后预后良好,牙周组织可完全恢复。牙周炎造成的牙槽骨吸收不可逆,需终身维护治疗防止复发。未控制的牙周炎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早产等全身疾病风险。
建议每日使用巴氏刷牙法配合牙线清洁,每半年接受专业洁治。出现牙龈出血持续超过两周或牙齿松动时需及时就诊。糖尿病患者更需严格控制血糖并加强牙周监测,吸烟者应尽早戒烟以降低牙周炎进展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