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怎么办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可通过紧急就医、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溶栓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方式治疗。急性下壁心肌梗死通常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血管痉挛、斑块破裂、心肌耗氧量增加等原因引起。
1、紧急就医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属于危急重症,发病后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或前往医院急诊科。患者应保持安静,避免活动,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缓解胸痛症状。家属需协助患者保持平卧位,解开衣领口,保持呼吸道通畅,等待专业医疗人员救治。
2、药物治疗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可遵医嘱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阿托伐他汀钙片等药物。阿司匹林肠溶片能抑制血小板聚集,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可增强抗血小板效果,阿托伐他汀钙片有助于稳定斑块。这些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可自行调整剂量。
3、介入治疗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有效治疗手段。医生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明确病变部位后,可进行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术,恢复冠状动脉血流。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但需在发病后尽早进行,以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4、溶栓治疗
对于无法及时进行介入治疗的患者,可考虑静脉溶栓治疗。常用药物包括注射用阿替普酶、注射用尿激酶等,这些药物能溶解冠状动脉内的血栓,恢复心肌供血。溶栓治疗需在发病后12小时内进行,且存在出血风险,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5、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对于多支血管病变或介入治疗失败的患者,可考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手术通过取患者其他部位的血管,在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处建立新的血流通道,改善心肌供血。该手术创伤较大,恢复期较长,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需长期规律服药,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日常生活中应低盐低脂饮食,控制体重,戒烟限酒,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家属应学会识别心肌梗死症状,掌握心肺复苏技能,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康复环境。患者如出现胸痛、气促等症状加重,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