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汁反流性胃炎如何治疗
胆汁反流性胃炎可通过调整饮食、药物治疗、内镜治疗、手术治疗、生活方式干预等方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通常由胃肠动力异常、幽门功能失调、胃部手术史、胆囊疾病、长期药物刺激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
减少高脂、辛辣刺激性食物摄入,选择低脂易消化的食物如燕麦粥、蒸蛋羹等,避免空腹饮用咖啡或浓茶。饮食应规律,少量多餐,餐后保持直立位1-2小时。胃黏膜受损者可适量进食富含黏蛋白的食物如山药、秋葵等。
2、药物治疗
遵医嘱使用铝碳酸镁咀嚼片中和胆汁酸,枸橼酸莫沙必利片促进胃肠蠕动,熊去氧胆酸胶囊减少胆汁毒性。药物治疗需结合胃镜检查结果,质子泵抑制剂如雷贝拉唑钠肠溶片可抑制胃酸分泌,修复胃黏膜药物如瑞巴派特片可保护胃黏膜。
3、内镜治疗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严重病例,可考虑内镜下射频消融术或氩离子凝固术处理胆汁反流病灶。内镜治疗前需完善超声内镜检查评估黏膜损伤程度,术后需配合抑酸药物和黏膜保护剂促进创面愈合。
4、手术治疗
反复发作的顽固性病例可能需要Roux-en-Y胃空肠吻合术或胃窦切除术等外科干预。手术适应证包括合并 Barrett食管、药物治疗无效的出血性胃炎等,术后需长期随访胃功能和营养状况。
5、生活方式干预
控制体重避免腹压增高,睡眠时抬高床头15-20厘米。戒烟限酒,避免穿紧身衣物压迫腹部。保持情绪稳定,焦虑抑郁可能加重胃肠功能紊乱,必要时可进行生物反馈治疗。
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日常应避免暴饮暴食,餐后适度散步有助于促进胃排空。定期复查胃镜监测黏膜变化,出现持续上腹痛、呕吐胆汁等症状加重时应及时就诊。注意记录饮食与症状关系,避免个人诱发因素,合并胆囊疾病者需同步治疗原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