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炎的中医辨证治疗
腹膜炎的中医辨证治疗需根据证型选择方案,常见证型包括气滞血瘀型、湿热蕴结型、寒湿凝滞型、脾虚湿困型及热毒炽盛型,可采用中药内服、针灸、外敷等疗法。
1、气滞血瘀型
表现为腹部胀痛拒按、痛处固定,舌质紫暗或有瘀斑。治疗以行气活血为主,可用膈下逐瘀汤加减,含当归、赤芍、桃仁等药材。针灸选取中脘、足三里等穴位疏通经络。
2、湿热蕴结型
多见发热、腹部灼痛、舌红苔黄腻。方选大柴胡汤合茵陈蒿汤清热利湿,含柴胡、黄芩、茵陈等。可配合耳尖放血泻热。
3、寒湿凝滞型
症见腹痛喜温、呕吐清水、舌淡苔白滑。宜用附子理中汤温中散寒,含附子、干姜、白术等。艾灸神阙、关元穴辅助祛寒。
4、脾虚湿困型
病程迁延伴食欲不振、大便溏薄。参苓白术散加减健脾化湿,含党参、茯苓、山药等。需长期调理脾胃功能。
5、热毒炽盛型
高热烦躁、腹肌板硬,属急重症。需犀角地黄汤清热解毒,含水牛角、生地、丹皮等,必要时结合西医抢救措施。
中医治疗期间需严格卧床休息,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生冷油腻;急性期禁食期间可通过静脉营养支持,恢复期逐步过渡至米汤、藕粉等流质;每日记录体温与腹痛变化,配合医生调整方药;病情稳定后可尝试八段锦等柔和运动促进气血运行,但须避免剧烈活动;治疗全程须禁烟酒及辛辣刺激食物,保持情绪平稳以防肝气郁结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