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腕肌腱断裂有哪些后遗症
手腕肌腱断裂后可能出现关节活动受限、慢性疼痛、肌腱粘连、肌力下降和关节僵硬等后遗症。肌腱断裂通常由外伤、慢性劳损或炎症等因素引起,需根据损伤程度采取保守治疗或手术修复。
1、关节活动受限
肌腱断裂后若修复不完全,可能导致腕关节屈伸或旋转功能下降。患者可能出现握力减弱、拧毛巾困难等表现,与断裂肌腱的滑动功能丧失有关。早期康复训练有助于改善活动范围,严重者需通过肌腱松解术恢复功能。
2、慢性疼痛
损伤局部可能形成瘢痕组织或发生创伤性关节炎,导致长期隐痛或活动时刺痛。疼痛可能与神经卡压、炎症反应持续存在有关。物理治疗如超声波疗法可缓解症状,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塞来昔布胶囊等抗炎镇痛药物。
3、肌腱粘连
修复过程中肌腱与周围组织异常愈合可能造成粘连,表现为活动时牵扯感或弹响。常见于术后制动时间过长或康复训练不足的情况。动态支具配合手指被动牵拉训练可预防粘连,已形成者需手术松解。
4、肌力下降
肌腱连续性中断会导致相应肌肉无法有效传导力量,表现为抓握、提拉动作乏力。长期肌力失衡可能引发腕关节稳定性下降。渐进式抗阻训练如握力器锻炼可帮助重建肌力,配合营养补充促进肌腱愈合。
5、关节僵硬
长期制动易导致关节囊挛缩和滑液分泌减少,表现为腕关节主动及被动活动均受限。晨起时僵硬感明显,热敷后缓解。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关节松动术,配合使用玻璃酸钠注射液改善关节润滑。
肌腱断裂后应严格遵循医嘱进行阶段性康复,初期以制动保护为主,2-4周后逐步开始被动活动,6周后加强主动训练。日常避免提重物或突然发力动作,可佩戴护腕提供支撑。饮食注意补充蛋白质、维生素C促进胶原合成,定期复查评估肌腱愈合情况。若出现持续肿胀、发热或功能恶化需及时复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