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真菌感染怎么判断
眼睛真菌感染可通过分泌物检测、角膜刮片检查、共聚焦显微镜检查、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临床表现综合判断。真菌性角膜炎是常见的眼部真菌感染,可能由镰刀菌、曲霉菌等致病菌引起。
1、分泌物检测
采集结膜囊分泌物进行革兰染色或吉姆萨染色,可直接观察真菌菌丝或孢子。该方法快速简便但阳性率较低,需结合其他检查。若发现分支状菌丝结构可初步提示真菌感染。
2、角膜刮片检查
在裂隙灯下刮取病变角膜组织,经10%氢氧化钾处理后镜检。该检查对设备要求低且特异性高,可见典型真菌菌丝结构。操作时需注意避免角膜穿孔等并发症。
3、共聚焦显微镜检查
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实时观察角膜各层结构,能清晰显示真菌菌丝侵入深度。该技术无创且分辨率高,可动态监测治疗效果。检查可见高反光菌丝呈树枝状分布。
4、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将角膜刮取物接种于沙氏培养基,3-7天后观察菌落形态。培养阳性可明确致病菌种类,并行药敏试验指导用药。常见致病菌包括镰刀菌、曲霉菌和念珠菌等。
5、临床表现综合判断
患者多有植物外伤史或隐形眼镜佩戴史,表现为眼痛、畏光、视力下降。裂隙灯检查可见羽毛状浸润灶、卫星灶等特征性改变。严重者可伴前房积脓或角膜穿孔。
确诊眼睛真菌感染后应严格遵医嘱使用抗真菌药物,如那他霉素滴眼液、伏立康唑滴眼液等。治疗期间避免揉眼,保持眼部清洁,停戴隐形眼镜。饮食宜清淡,多摄入维生素A和优质蛋白,忌辛辣刺激食物。外出佩戴防护眼镜,定期复查角膜愈合情况。若出现眼压升高或角膜穿孔征兆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