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踝骨折怎么康复训练
脚踝骨折后康复训练需分阶段进行,主要包括早期保护性训练、中期关节活动度恢复、后期肌力强化及功能重建三个阶段。
早期保护性训练通常在骨折固定后1-4周进行,以非负重活动为主。可尝试足趾屈伸、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等动作,每日重复进行3-4组,每组10-15次。此阶段需严格避免患肢负重,使用拐杖辅助行走,防止骨折移位。
中期关节活动度恢复多在骨折后4-8周开始。拆除外固定后,可进行踝泵运动、踝关节内外翻被动训练。建议在无痛范围内逐步增加活动幅度,配合热敷缓解僵硬。若存在关节粘连,可考虑在康复师指导下使用关节松动术。
后期肌力强化阶段一般从第8周持续至3个月。通过弹力带抗阻训练、单腿站立平衡练习等方式重建踝周肌群力量。逐步过渡到全负重行走,初期可穿戴护踝提供支撑。此阶段可加入提踵训练、迷您蹲等复合动作,但需避免跳跃等冲击性运动。
康复全程应保持每日冰敷15-20分钟以控制肿胀,睡眠时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饮食需增加优质蛋白和钙质摄入,如牛奶、鱼肉、豆制品等,有助于骨痂形成。恢复运动前建议通过步态分析评估功能状态,避免过早剧烈运动导致二次损伤。若训练中出现持续疼痛或肿胀加重,应及时复查调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