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得了艾滋病
艾滋病可通过HIV抗体检测、病毒载量检测、CD4+T淋巴细胞计数等方法确诊。艾滋病通常由HIV病毒感染引起,传播途径主要有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等。建议高危人群定期筛查,出现持续发热、淋巴结肿大、体重骤降等症状时及时就医。
1、HIV抗体检测
HIV抗体检测是诊断艾滋病的首要方法,感染后2-8周血液中可检出抗体。常用检测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快速检测试纸,初筛阳性需经免疫印迹试验确认。窗口期可能出现假阴性结果,高危暴露后需重复检测。检测前无须空腹,但需避免急性感染期干扰因素。
2、病毒载量检测
病毒载量检测通过PCR技术直接检测HIV RNA,适用于窗口期诊断和疗效监测。感染后7-14天即可检出病毒核酸,灵敏度超过抗体检测。病毒载量超过5000拷贝/毫升具有诊断意义,该检测还可评估抗病毒治疗效果,指导用药方案调整。
3、CD4+T淋巴细胞计数
CD4+T淋巴细胞计数反映免疫功能状态,正常值为500-1600个/微升。HIV病毒主要攻击CD4细胞,当计数低于200个/微升可诊断为艾滋病期。该指标需动态监测,结合病毒载量判断疾病进展,是启动抗病毒治疗的重要依据。
4、临床症状评估
艾滋病急性期可能出现发热、咽痛、皮疹等类流感症状,潜伏期常无明显表现。进入艾滋病期后会出现持续腹泻、口腔白斑、反复感染等机会性感染症状。卡波西肉瘤、淋巴瘤等恶性肿瘤也是典型表现,但需结合实验室检查确诊。
5、流行病学史调查
诊断需结合高危行为评估,包括无保护性行为、静脉吸毒、非法采供血史等。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需进行预防性用药和追踪检测。母婴传播风险评估需了解孕妇感染状况,新生儿需在出生后48小时内完成HIV核酸检测。
日常应避免共用注射器、剃须刀等可能接触血液的物品,发生高危行为后72小时内可使用阻断药物。确诊患者需严格遵医嘱服用拉米夫定片、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等抗病毒药物,保持规律作息和均衡饮食,定期监测免疫指标。接触感染者血液体液时应使用手套等防护用具,正确处理医疗废弃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