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肠管扩张术后如何护理
胎儿肠管扩张术后护理需重点关注伤口清洁、喂养调整、感染预防、体位管理和异常症状监测。术后护理措施主要有保持伤口干燥、采用少量多次喂养方式、定期消毒手术部位、选择侧卧位减轻腹部压力、记录排便及腹胀情况。
1、伤口清洁
术后需每日用无菌生理盐水清洗会阴部伤口,避免粪便污染。使用医用棉签轻柔擦拭缝合处,动作应朝向单一方向。若发现缝线周围红肿或渗液,应立即就医处理。家长需准备专用消毒棉球和透气敷料,更换尿布时需检查伤口状态。
2、喂养调整
采用每2小时10-15毫升的微量喂养方式,优先选择深度水解配方奶粉。喂养后保持直立位15分钟,使用防胀气奶瓶减缓吞咽速度。家长需观察有无呕吐、拒食等情况,记录每次进食量和耐受情况。术后1周内可逐渐增加至正常喂养量。
3、感染预防
接触婴儿前需严格执行七步洗手法,奶瓶奶嘴每日煮沸消毒。术后3天内避免盆浴,使用免洗消毒液清洁臀部。体温监测每日3次,若持续超过37.5℃需就医。家长需注意病房通风,限制探视人员数量。
4、体位管理
术后应采用30度侧卧位,腹部可垫软枕减轻张力。每2小时交替更换左右侧卧方向,避免长时间压迫手术区域。抱起时需托住臀部与颈部,保持身体呈直线状态。家长需在婴儿床上加装防护栏防止坠床。
5、症状监测
每日记录排便次数、性状及腹胀程度,测量腹围变化。注意观察有无哭闹不安、呼吸急促等异常。家长需准备电子体温计和腹围测量尺,发现24小时无排便或呕吐胆汁样物时需急诊处理。
术后应维持室温在24-26℃,湿度50%-60%。衣物选择纯棉材质并每日更换,避免使用含酒精的护肤产品。喂养器具需单独存放消毒,接触婴儿前后均需洗手。定期随访复查超声和X线检查,术后1个月内避免接种疫苗。建议家长学习婴儿心肺复苏技能,准备应急就医物品包,包含病历资料、常用药物和喂养记录本。注意观察精神状态和皮肤颜色变化,出现嗜睡或黄疸加重需及时联系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