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与牙龈癌区别
牙周炎与牙龈癌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口腔疾病,前者属于炎症性疾病,后者为恶性肿瘤。牙周炎主要表现为牙龈红肿、出血及牙槽骨吸收,牙龈癌则以溃疡、肿块及组织破坏为特征,需通过病理活检确诊。
牙周炎主要由牙菌斑堆积引发,长期口腔卫生不良、吸烟等因素可加重病情。典型症状包括刷牙出血、口臭、牙齿松动,严重时导致牙齿脱落。治疗以清除菌斑为主,包括洗牙、龈下刮治等专业操作,配合甲硝唑片、盐酸米诺环素软膏等药物控制感染。日常需加强巴氏刷牙法使用,定期口腔检查。
牙龈癌早期可能表现为经久不愈的溃疡或菜花样肿块,伴随疼痛、牙齿异常松动及颌骨破坏。高危因素包括长期吸烟、咀嚼槟榔、HPV感染等。诊断需依靠组织活检和影像学检查,治疗需手术切除联合放化疗。与牙周炎不同,牙龈癌进展迅速且可能转移,若发现牙龈异常增生或2周不愈的溃疡应立即就诊。
保持每年1-2次口腔检查能有效区分两类疾病。牙周炎患者应使用含氟牙膏及牙线清洁邻面,戒烟限酒控制炎症发展。牙龈癌术后需定期复查,避免过硬食物刺激创面,出现颌面部麻木、淋巴结肿大等异常需及时反馈医生。两类疾病均强调早诊早治,尤其对持续加重的牙龈症状不可自行用药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