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结石什么情况下需要做手术
肾结石患者出现结石直径超过10毫米、梗阻性肾积水、反复感染或药物保守治疗无效时,通常需要手术干预。主要手术指征包括结石体积过大、尿路梗阻、感染风险、顽固性疼痛和肾功能损害。
1、结石体积过大
当结石直径超过10毫米时,自然排石概率显著降低。此类结石可能嵌顿在肾盂或输尿管,导致尿液滞留。临床常用经皮肾镜碎石术或输尿管软镜激光碎石处理,术后需留置双J管1-2周。
2、尿路梗阻
结石引起完全性尿路梗阻超过2周,会导致肾盂内压持续升高。这种情况可能引发肾实质萎缩,表现为腰部胀痛伴无尿。紧急处理可采用输尿管支架置入术,后续再行体外冲击波碎石。
3、感染风险
合并泌尿系统感染的结石患者可能出现寒战高热,尿培养可见大肠埃希菌等致病菌。需先控制感染再手术,避免脓毒血症。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术能同时清除结石和感染灶。
4、顽固性疼痛
对非甾体抗炎药无效的剧烈肾绞痛,提示可能存在结石移位或输尿管痉挛。腹腔镜肾盂切开取石术适用于此类急症,术后疼痛缓解率超过90%。
5、肾功能损害
结石导致血肌酐持续升高或肾小球滤过率下降30%以上时,需尽快解除梗阻。微创经皮肾镜手术能最大限度保护残余肾功能,术后需监测尿量变化。
术后应保持每日饮水量2000-3000毫升,限制草酸含量高的菠菜、浓茶等食物摄入。定期复查泌尿系超声和肾功能,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双J管移位。出现血尿加重或发热症状时需立即复诊,术后3个月需进行结石成分分析以指导预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