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怎样确诊
哮喘确诊需结合临床症状、肺功能检查、过敏原检测等综合评估。主要诊断方式包括支气管激发试验、支气管舒张试验、呼气峰流速监测、血常规检查、胸部影像学检查等。
1、临床症状评估
医生会详细询问发作性喘息、胸闷、咳嗽等症状的特征,包括夜间或晨起加重、运动后诱发、季节性变化等典型表现。症状反复发作且可自行缓解或用药后缓解是重要线索。需记录症状频率、持续时间及对日常生活的影响程度。
2、肺功能检查
支气管舒张试验是核心确诊手段,通过测量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前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的变化率来判断气道可逆性阻塞。支气管激发试验通过雾化吸入乙酰甲胆碱等刺激物诱发气道高反应性,适用于症状不典型但疑似哮喘的患者。呼气峰流速监测可动态观察昼夜变异率。
3、过敏原检测
皮肤点刺试验或血清特异性IgE检测有助于明确过敏体质,常见过敏原包括尘螨、花粉、动物皮屑等。约80%儿童哮喘和50%成人哮喘与过敏相关。检测结果需结合临床表现解读,阳性结果仅提示致敏状态而非必然导致哮喘发作。
4、炎症标志物检测
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呼出气一氧化氮测定能反映气道炎症类型和程度。血常规检查可发现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但非特异性表现。这些指标更多用于评估哮喘表型及指导治疗方案调整。
5、鉴别诊断检查
胸部X线或CT用于排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扩张、心源性哮喘等疾病。24小时食管pH监测可鉴别胃食管反流导致的咳嗽变异型哮喘。必要时需进行心脏超声、支气管镜等检查。
确诊哮喘后需长期规范治疗,包括避免接触过敏原、坚持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等控制药物。建议定期监测肺功能,记录症状日记,掌握急性发作先兆。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暖防寒,避免剧烈情绪波动,适度进行游泳等有氧运动增强肺功能。出现夜间憋醒、说话断续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