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不好灸哪些部位
肝不好可艾灸肝俞穴、期门穴、太冲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等穴位,有助于疏肝理气、调节肝功能。艾灸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避免操作不当导致皮肤灼伤或加重病情。
1、肝俞穴
肝俞穴位于背部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是肝脏的背俞穴。艾灸此穴可直接作用于肝脏,促进肝经气血运行,改善肝郁气滞引起的胁痛、目赤等症状。阴虚火旺者慎用。
2、期门穴
期门穴在胸部第六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处。作为肝之募穴,艾灸能缓解肝气犯胃导致的腹胀、嗳气。孕妇及局部皮肤破损者禁用。
3、太冲穴
太冲穴位于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为肝经原穴。艾灸可平肝熄风,改善肝阳上亢引起的头痛、眩晕。艾灸前后需补充水分以防上火。
4、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在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虽属胃经,但通过培土荣木原理能间接养肝,适合肝血不足者。艾灸时间建议控制在15分钟内。
5、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在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为肝脾肾三经交会穴。艾灸可调和肝脾,改善肝郁脾虚型腹泻。经期女性应避免刺激该穴。
除艾灸外,肝不好人群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伤肝;饮食宜清淡,适量食用枸杞、山楂等养肝食材;忌饮酒及高脂饮食。若出现黄疸、腹水等严重症状,须立即就医进行肝功能检测和超声检查,必要时遵医嘱服用护肝片、水飞蓟宾胶囊等药物,不可依赖单一疗法。